Please wait a minute...
首 页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编委会
在线期刊
被引用情况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简介
栏目介绍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电子版订阅
网上订阅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编辑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信息
原刊名: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刊期:双月刊
创办日期:1957-03-01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主编:陈建国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航空路13号华中
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内
邮编:430030
电话:(027)83692530
传真:(027)83692927
电子邮箱:tjxb@hust.edu.cn
ISSN 1672-0741
CN 42-1678/R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5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6-15
上一期
论著
HPV 介导 DNA 甲基化对口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孙纪威, 陈广进, 唐清明, 张珺媛, 张 曼, 郭丰源, 杨 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283-291.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01
摘要
(
288
)
PDF
(9889KB) (
1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 HPV 在口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甲基化微阵列数据 及转录组数据结合患者临床信息联合分析,解析口咽癌中 HPV 诱导的甲基化驱动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结果 富集 分析显示 HPV+ 口咽癌患者的免疫活动明显激活,抗肿瘤 T 细胞免疫功能尤为活跃,这可能为 HPV+ 口咽癌患者更好 的临床预后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CCR7和 CXCR3可能是具有重大预后价值的 HPV 相关甲基化驱动基因。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 HPV 诱导的新型抗肿瘤免疫机制,为 HPV+ 与 HPV- 口咽癌患者的预后差异提供了可能的依据,并提出 HPV 相关甲基化驱动基因可能是预测口咽癌患者临床预后的有效指标。
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受孕女性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水平与子代出生体重的关系
覃丹俞, 杜瑶瑶, 远孝琼, 尧阳城, 姚青云, 邓陶然, 郭 娜, 曾嘉月, 张 敏, 李豫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292-300.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02
摘要
(
191
)
PDF
(972KB) (
1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研究行体外受精(IVF)助孕治疗的女性尿液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代谢产物浓度与子代出生体重的 相关性。方法 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中心招募行IVF助 孕治疗的553名女性,最终314名成功分娩新生儿的女性被纳入本研究。在采卵当天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 其尿液。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检测8种 PAEs代谢产物的浓度:邻苯二甲 酸单甲酯(MMP)、邻苯二甲酸单乙酯(MEP)、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邻苯二甲酸单苄基酯(MBzP)、邻苯二甲酸单 (2-乙基己基)酯(MEHP)、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羟己基)酯(MEHHP)、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氧己基)酯(MEOHP)和邻苯二甲酸单辛酯(MOP)。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LMs)分别分析 PAEs代谢物水平与单胎和双胎新生儿出生体 重之间的关联。结果 校正了潜在协变量后,孕前尿液中的 MEP和 MEHHP浓度与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存在剂量-反 应负相关(P趋势 <0.05),MEHHP浓度与单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存在剂量-反应正相关(P趋势 <0.05)。PAEs代谢物浓度 为连续变量建立回归模型时,MEP、MEHHP、MEHP和∑DEHP浓度与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P<0.05)。性 别分层分析发现,PAEs暴露对出生体重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结论 接受IVF 助孕的女性孕前普遍暴露于 PAEs,且其 PAEs暴露可能影响单胎和双胎新生儿的出生体重。
SGLT2i通过HIF1α/NRF2/HO-1通路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老化的保护作用
张 瑶, 杨少娟, 薛佳佳, 江燕丽, 刘侃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301-306.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03
摘要
(
201
)
PDF
(3695KB) (
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卡格列净在缺氧心肌细胞修复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 法 应用 H9C2大鼠心肌细胞构建缺氧-复氧模型,将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纯 SGLT2i组、缺氧-复氧组及缺氧-复氧 +SGLT2i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和荧光定量 PCR检测心肌细胞老化相关因子SA-β-gal、p16、p21、p53及抗氧化应激相 关核因子2相关因子(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以及具有转录调节作用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采 用微量酶标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免疫 荧光检测 HIF1α和 NRF2核定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 HIF1α与 NRF2基因的相互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 比,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老化相关因子SA-β-gal、p16、p21和p53表达水平明显上升,氧化应激水平增强。给予 SGLT2i 预处理后,老化相关因子表达水平下降,氧化应激水平下调。进一步检测发现,缺氧-复氧组抗氧化应激相关分子 NRF2 和 HO1蛋白表达下降,并伴随 HIF1α表达上升;给予 SGLT2i后 NRF2与 HIF1α表达恢复至正常水平;而下调 NRF2 基因表达则消除了SGLT2i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发现,HIF1α可直接与 NRF2基因 启动子区域结合,并转录调控其表达。结论 SGLT2i通过抑制低氧诱导的 HIF1α激活,上调 NRF2抗氧化通路,改善 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和老化,对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
重楼皂苷D激活Hippo通路抑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与侵袭
金 鑫, 申 杰, 谭 苗, 欧虹灵, 司 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307-314.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04
摘要
(
145
)
PDF
(9127KB)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重楼皂苷 D(polyphyllinD,PPD)抑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恶性 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 使用的细胞模型为 DBTRG-05MG(DBTRG)和 A172细胞株。将 PPD 处理后的细胞, 通过 MTT实验、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real-timecellularanalysis,RTCA)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 PPD 对细胞存活能 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DAPI染色、Westernblot检测 PPD 对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和 RTCA 测定 PPD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和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测定PPD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测定 PPD所导致的 Hipp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以及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的变化;通过 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Z-DEVD)与 PPD共处理明确 Caspase-3对 MST1的激活作用;利用分子对接研究 PPD 与 Caspase-3在三维空间 的相互作用;通过靶点稳定性药物亲和反应实验明确 PPD 与 Caspase-3的直接结合。结果 PPD 对 GBM 细胞的增殖 具有显著的抑制能力。PPD能够诱导 GBM 细胞发生凋亡。PPD 处理组的 GBM 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PD 能够下调 YAP蛋白及其下游靶基因 Cyr61、c-Myc的转录,促进 YAP上游信号分子 LATS1、MST1的磷酸化,表明 PPD 能够激活 GBM 细胞中的 Hippo信号通路。Z-DEVD 能够拮抗 PPD 对 MST1的磷酸化,表明 PPD 通过激活 Caspase-3 进而激活 Hippo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模拟发现 PPD能够在 C-末端区域与 Caspase-3结合;基于靶点稳定性的药物亲和 反应实验表明 PPD阻碍了蛋白酶pronase对 Caspase-3的水解作用,表明PPD与 Caspase-3具有直接结合作用。结论 PPD通过靶向 Caspase-3激活 Hippo信号通路抑制 GBM 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并诱导凋亡。
载替拉扎明纳米凝胶增强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效果
王 瑛, 郭小朋, 陈 磊, 梁惠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315-319.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05
摘要
(
477
)
PDF
(5804KB) (
1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制备载替拉扎明纳米凝胶用于 VX2兔肝癌模型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缺氧肿瘤细胞杀伤效果及总体疗 效。方法 培养 HepG2人肝癌细胞系,观察替拉扎明在常氧及缺氧条件下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构建 VX2兔肝癌 模型,制备载替拉扎明纳米凝胶用于后续介入栓塞治疗。荷瘤兔分为对照组、替拉扎明灌注组、纳米凝胶栓塞组、替拉扎 明纳米凝胶栓塞组。通过影像及病理、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肿瘤生长率、坏死率及缺氧蛋白表达情况,评价各组治疗效果。 结果 替拉扎明可有效杀伤缺氧状态肿瘤细胞,纳米凝胶经导管动脉栓塞可使肝癌肿瘤细胞弥漫性缺氧,靶向杀伤肿瘤 细胞的替拉扎明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可以杀伤肿瘤细胞但效果有限,载替拉扎明纳米凝胶对肝癌及缺氧状态肿瘤细胞有 良好的杀伤效果。结论 替拉扎明纳米凝胶可以有效地把替拉扎明的缺氧肿瘤靶向杀伤优势与纳米凝胶的血管栓塞特 性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显著提高肝癌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
辣木叶乙醇提取物通过AMPK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对小鼠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
陈 瑜, 张永珍, 王永强, 王宗仁, 胡莹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320-325.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06
摘要
(
122
)
PDF
(2481KB) (
1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分析辣木叶乙醇提取物(EE-MO)通过 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对小鼠急性 心肌梗死(AMI)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小鼠 AMI模型,将90只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EE-MO 低、中、高剂 量组和氯吡格雷(CD)组,每组15只,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连续4周。TTC 染色法计算心肌梗死面积。HE 染色法观 察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并评分。超声心动图分析心功能指标。生化仪检测血清心肌酶含量。Westernblot检测自噬和 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结果 EE-MO 中、高剂量组和 CD 组心肌梗死面积低于模型组 (均P<0.05)。模型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b)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均 P< 0.05);EE-MO 中、高剂量组和 CD组血清 CK、CK-MB和 Mb水平低于模型组(均 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 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射血分数(LVEF)水平降低,舒张末内径(LVEDd)和收缩末内径(LVESd)水平升高(均 P <0.05);与模型组相比,EE-MO 中、高剂量组和 CD 组 LVFS和 LVEF水平升高,LVEDd和 LVESd水平降低(均 P< 0.05)。EE-MO 改善心肌组织病理损伤,降低心肌损伤评分(均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组织中 Beclin1 蛋白、LC3Ⅱ/LC3Ⅰ水平升高,p62、p-AMPK/AMPK 和 p-mTOR/mTOR 水平降低(均 P<0.05);与模型组相比,EEMO中、高剂量组和 CD组心肌组织中 Beclin1、LC3Ⅱ/LC3Ⅰ水平下降,p62、p-AMPK/AMPK 和 p-mTOR/mTOR 水平 升高(均P<0.05)。结论 EE-MO 可能通过 AMPK 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实现保护心肌组织的作用。
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瘤内异质性和克隆进化
王 琳, 贾玉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326-333.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07
摘要
(
427
)
PDF
(5531KB) (
1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通过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标本多点取材来探讨口腔鳞癌的异质性和转移机制,寻找更准确 的分子标记物和新的治疗靶点。方法 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18例口腔鳞癌患者,选取肿瘤原 发灶及转移淋巴结,通过全外显子组捕获、测序和肿瘤进化分析肿瘤内异质性、亚克隆突变、突变谱和时间特性等。结果 大多数克隆驱动的 OSCC突变发生在肿瘤抑制基因,包括 TP53、SFRP4和 NOTCH1。大多数克隆驱动突变位于肿瘤系 统发育树的分支,如 COTL1、CASP8和 PROCR。结论 肿瘤异质性在 OSCC转移中起着关键作用。对肿瘤异质性和 克隆进行的研究将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
香叶木素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途径抑制A549细胞增殖和肿瘤球形成
崔 东, 冯 雨, 栾加强, 侯曼曼, 赵 悦, 钱如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334-339.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08
摘要
(
178
)
PDF
(3931KB) (
1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究香叶木素对 A549细胞增殖、干细胞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香叶木 素对细胞活性的作用,随后将 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香叶木素低、中、高剂量组和顺铂处理组。集落形成实验检测 A549 细胞增殖;成球实验检测成球直径和成球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干细胞标记物 CD133的表达,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 反应(qRT-PCR)和 Westernbolt分别检测 CD44、SOX2、乙醛脱氢酶 1(ALDH1)、OCT4、Wnt、β-catenin和 GSK-3β的 mRNA 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建立异种移植瘤模型,免疫组化检测 CD44和 SOX2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β-catenin蛋 白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香叶木素处理后,A549细胞活力和克隆形成率降低,干细胞成球直径和成 球数量降低,CD133阳性细胞率减少,CD44、SOX2、ALDH1、OCT4、Wnt和β-catenin的 mRNA 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 GSK-3β的 mRNA 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GSK-3β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在体内,香叶木素处理组的肿瘤重量减轻,肿 瘤组织中 CD44和SOX2阳性细胞数均减少,β-catenin蛋白表达量下调。结论 香叶木素可能通过抑制 Wnt/β-catenin 途径抑制 A549细胞增殖及干细胞活性。
鸢尾素通过激活AMPK 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损伤
赵艺璇, 彭 薇, 田蓓晨, 柯 琳, 蔡 阳, 韩 敏, 邓元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340-344.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09
摘要
(
1179
)
PDF
(2218KB) (
1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究鸢尾素(Irisin)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近端 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proximaltubulecells,TKPTs),细胞分为正常对照(NG)组、高渗对照(MA)组、高糖(HG)组、高 糖+鸢尾素(HG+Irisin)组。利用蛋白印迹法测定肾损伤分子1(kidneyinjurymolecular1,KIM-1)、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recombinantvoltagedependentanionchannelprotein1,VDAC1)、线粒体裂变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protein 1,DRP1)、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及 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proteinkinase,AMPK)表达;通 过 MitoTrackerTM RedCMXROs染色观察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结果 与 NG 组相比,HG 组 KIM1、p-DRP1616表达增 加,VDAC1、MFN2、p-AMPK 表达减少(均P<0.05);其细胞内线粒体分裂增加,线粒体呈短棒状或颗粒状。与 HG 组 相比,加入Irisin干预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 KIM1、p-DRP1616表达减少,VDAC1、MFN2、p-AMPK 表达增加(均 P< 0.05),细胞内线粒体的分裂明显减少,短棒状或颗粒状线粒体结构减少。结论 Irisin对高糖诱导的近端肾小管上皮细 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 AMPK,维持线粒体裂变-融合平衡,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出生至学龄前儿童体重变化、血压与母乳喂养的关系
汪桂艳, 陈 晶, 熊永强, 赵 旭, 赖智双, 钟红秀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345-350.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10
摘要
(
160
)
PDF
(3931KB) (
1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出生至学龄前儿童体重变化与血压的关系,并评估母乳喂养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2018年4~5 月间,选取厦门市思明区8所幼儿园1233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儿童进行血压测量、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依 据研究对象出生体重和当前 BMI状态分为4组:正常出生体重-正常 BMI组、高出生体重-正常 BMI组、正常出生体重超重/肥胖组、高出生体重-超重/肥胖组。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各组高血压发生风险。结果 正常出生体重-超重/肥 胖组和高出生体重-超重/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SBP和 DBP水平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以正常 BMI组为参照,超重组 和肥胖组发生高血压的调整后OR 值分别为2.05(1.25~3.37)和2.24(1.69~2.98)。按母乳喂养时长分层后,以正常 出生体重-正常 BMI组为参照,在母乳喂养时长0~5月和≥6月的儿童中,正常和高出生体重-超重/肥胖组发生高血压 的调整后OR 值分别为2.84(1.57~5.15)和1.53(1.21~1.93)。结论 无论出生体重高低,发展为超重/肥胖的学龄前 儿童,其高血压检出率、SBP和 DBP水平均显著高于出生至学龄前体重一直正常和高出生体重转变为正常 BMI者。较 长时间的母乳喂养(≥6月)可能对降低当前超重/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起到一定作用。
临床研究
XEN 凝胶引流管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初步疗效观察
胡 甜, 张 虹, 王军明, 王琳颢, 成前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351-355.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11
摘要
(
10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初步评估 XEN 凝胶引流管植入术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8例(10眼)进行了 XEN 凝胶 引流管植入术的患者,其中男性6例(8眼),女性2例(2眼)。年龄分布24~41岁,平均(33.9±5.9)岁。比较手术前后 各项指标的变化,包括视力、眼压、青光眼用药数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8例患者均诊断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平均 随访时间为(13.0±3.9)个月。术前平均眼压为(24.7±6.2)mmHg,末次随访时平均眼压为(13.9±1.7)mmHg,较术 前下降了43.7%。术前平均用药数量为3.1种,末次随访时为0.2种。4眼(40%)进行了滤过泡分离手术,其中1眼发 生色素颗粒阻塞引流管出口,行滤过泡分离时清除阻塞物,房水顺利流出。截至末次随访,3眼获得手术完全成功,5眼 获得部分成功,总成功率为80%。2眼术后发生前房积血,均在术后1个月内自行消退。其余患者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 症。结论 XEN 凝胶引流管植入术是 POAG的一种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在1年的随访中,患者眼压和青光眼用药数 量显著降低。
单胎与双胎脐带真结的临床分析
吴茜子, 徐晓燕, 艾 国, 杨宜红, 曾 祯, 周 荣, 王 恬, 乌剑利, 韩东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356-362.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12
摘要
(
165
)
PDF
(2304KB) (
1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单胎与双胎脐带真结的高危因素、超声检查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22 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诊断为脐带真结的19例单胎(单胎真结组)、11例双胎(双胎真结组)的 病例资料,分别有3例单胎、1例双胎经产前超声拟诊断为脐带真结,分析其超声图像。分别以同一时期入院的无脐带 真结的775例(单胎无真结组)、94例(双胎无真结组)孕妇作为对照。分别对比两组的基本资料、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 症,探讨单胎与双胎脐带真结的高危因素及妊娠结局。结果 ①单胎真结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妊娠期高 血压疾病(hypertensivedisordersofpregnancy,HDP)、羊水过少、羊水过多、胎儿生长受限 (fetalgrowthrestriction, FGR)、脐带绕颈的发生率高于单胎无真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示:羊水过 少、羊水过多、脐带绕颈是单胎脐带真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均P<0.05)。②与双胎无真结组比较,双胎真结组单 绒单羊(monochorionicmonoamnionic,MCMA)的发生率更高,IVF-ET术、双绒双羊(dichorionicdiamniotic,DCDA)的发 生率更低(均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示:单绒单羊是双胎脐带真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 ③脐带真结超声图像表现为脐带立体扭曲缠绕成盘曲团状或“麻花”样,脐血管走行方向杂乱交叉。④单胎真结组羊水 Ⅲ度污染的发生率较单胎无真结组更高(P<0.05),双胎组两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羊水过少、羊水过 多、脐带绕颈和单绒单羊分别是单胎、双胎脐带真结的高危因素。脐带立体扭曲缠绕成盘曲团状或“麻花”样,脐血管走 行方向杂乱交叉,应高度怀疑脐带真结。单胎脐带真结羊水Ⅲ度污染的风险更高,新生儿结局均无明显差异。
基于RFH-NPT联合RFH-GA筛查与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营养风险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陈 露, 杨香瑜, 彭随风, 张 书, 胡 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363-368.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13
摘要
(
250
)
PDF
(1207KB) (
2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基于英国皇家自由医院营养优先工具(RFH-NPT)及英国皇家自由医院营养全面评定法(RFH-GA)筛 查与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程度,了解影响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营养不 良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 RFH-NPT及 RFH-GA 对10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及评估,分析其 结果与患者体格检查指标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并随访24个月,研究营养不良程度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的关系, 探究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94%患者存在营养风险(RFH-NPT≥1分),不同年龄组和不同 Child-Pugh 分级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RFH-NPT 营养风险筛查结果与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 (AMC)、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存在相关性(均P<0.05)。中度及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分别占比60%、19%,不同 Child-Pugh分级患者营养不良程度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营养不良程度与身体质量指数(BMI)、TSF、AMC、PA、 ALB存在相关性(均P<0.05);不同营养状态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有统计学差异(均 P<0.05);年龄、ChildPugh分级、营养状态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及 Child-Pugh分级的增 加,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随之升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程度越重,其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越高。RFH-GA 分级是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FBLIM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
黄 菊, 王秋生, 唐 样, 耿志军, 宋 雪, 左芦根, 李 静, 胡建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369-375.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14
摘要
(
157
)
PDF
(4279KB) (
1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研究丝蛋白结合LIM 蛋白1(FBLIM1)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 法 纳入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103例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 疫印迹法、qRT-PCR检测FBLIM1在胃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FBLIM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及病理参数间 的关系;采用 Cox回归模型和 K-M 生存分析评估FBLIM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体外采用基因干预方法研究 FBLIM1 对胃癌细胞 EMT的影响。结果 相比于癌旁组织,FBLIM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 FBLIM1的表达 水平与 CEA、CA19-9、T分期及 N 分期相关;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 FBLIM1高表达(P=0.027)、CEA 浓度升高(P= 0.019)、CA19-9浓度升高(P=0.024)以及高 T分期(P=0.038)和 N 分期(P=0.010)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 素;ROC曲线分析显示FBLIM1相对表达量3.86为截断值,预判术后5年死亡的敏感度为70.91%,特异度为81.25%(P <0.01);通过在胃癌细胞中上调和下调FBLIM1基因表达证明,FBLIM1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并通过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促进胃癌细胞 EMT进程。结论 FBLIM1在胃癌中表达升高不仅和肿瘤进展相关还具有提示 预后不良的价值,其可通过上调 EGFR促进胃癌细胞 EMT过程,从而参与胃癌恶性行为的调控。
C肽及胰岛自身抗体在糖尿病分型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毕娅琼, 付梦菲, 张 欢, 李 欢, 李裕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376-381.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15
摘要
(
1118
)
PDF
(1224KB) (
3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空腹 C肽(FC-P)、餐后2小时 C肽(P2hC-P)及胰岛自身抗体在糖尿病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148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与35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基本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 C肽水平、胰 岛自身抗体)存在的差异。根据病程将各型患者又分别分为3个亚组(0~年组、2~年组、5~年组),比较各亚组患者入 院时及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FC-P、P2hC-P水平差异。绘制 ROC曲线分析FC-P、P2hC-P对糖尿病分型的诊断价值。结 果 T2DM 患者年龄、病程、BMI、FC-P、P2hC-P均高于 T1DM 患者(均 P<0.01),两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DM 组患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蛋 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锌转运蛋白8抗体(ZnT8A)均为阴性,T1DM 患者 GADA、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IA-2A、ZnT8A 的水平均显著高于 T2DM 患者(均 P<0.01)。T2DM 不同病程亚组患者的 FC-P、P2hC-P水平均高于 T1DM 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病程<2年的患者入院时检测 FC-P、P2hC-P明确糖尿病分型的最佳临界 值分别为0.165nmol/L、0.323nmol/L;胰岛素强化治 疗 后 检 测 FC-P、P2hC-P 的 最 佳 临 界 值 分 别 为 0.318nmol/L、 1.268nmol/L。胰岛素强化治疗后 P2hC-P的 AUC 最大,为0.938,灵敏度为92.91%,特异度为88%,诊断准确度较 高。结论 C肽可作为鉴别 T1DM、T2DM 的指标,且餐后 C肽的诊断价值高于 FC-P,同时联合 GADA、ZnT8A、IA-2A 及年龄、BMI等临床特征可降低 T1DM 的临床漏诊率及误诊率。
实验研究
CTA、DUS、CE-MRA 诊断糖尿病并下肢动脉重度狭窄的效能分析
陈 思, 刘 玥, 兰 姗, 曾 蕾, 谭利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382-387.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16
摘要
(
170
)
PDF
(2457KB) (
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超声(DUS)、三维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CE-MRA)3种诊断方法在评估糖尿病并下肢动脉重度狭窄方面的效能。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 十堰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狭窄的106例患者,患者均通过 CTA、DUS、CE-MRA 任意一种诊断方法确 诊,且均行数字成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 DSA 诊断结果显示,1~3 级动脉分支为重度狭窄的动脉条数分别为17、38、11。DUS诊断动脉1级分支、动脉2级分支、动脉3级分支重度狭窄 的灵敏 度、特 异 度、准 确 率 及 AUC 分 别 为 75.00%、96.39%、88.78%、0.875;81.82%、90.91%、88.89%、0.909; 55.56%、97.75%、93.88%、0.778。CE-MRA 诊断动脉分支1级、动脉分支2级、动脉分支3级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 度、准 确 率 及 AUC 分 别 为 90.91%、94.23%、93.65%、0.955;80.00%、94.74%、88.89%、0.880;55.00%、96.23%、 88.89%、0.750。CTA 诊断动脉分支1级、动脉分支2级、动脉分支3级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 AUC分 别为90.91%、97.30%、97.65%、0.964;94.12%、97.66%、96.47%、0.972;85.71%、89.72%、97.65%、0.988。结论 CTA、DUS、CE-MRA3种方法对糖尿病下肢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 CTA 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病例报道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临床影像分析
吴晓蕾, 律 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388-392.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17
摘要
(
139
)
PDF
(3246KB) (
1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调节性 T 细胞在新生儿败血症诱发的免疫抑制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赵 聪, 王 琳, 刘亚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393-396.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18
摘要
(
1448
)
PDF
(927KB) (
1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败血症是新生儿死亡的首要病因之一。新生儿感染后可出现持续的全身性低炎症反应,表现为免疫抑制, 与多器官衰竭和死亡的高风险密切相关。调节性 T细胞是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重要效应细胞,维持免疫稳态。该文将 从新生儿败血症诱发的免疫抑制特征、调节性 T细胞参与的抑制作用及调控机制进行综述,旨在探讨新生儿败血症发 展中的免疫抑制状态,为降低新生儿感染死亡率或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提供新思路。
电化学方法在法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余欣瑶, 董 莹, 蔡向阳, 黄垂秀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397-402.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19
摘要
(
146
)
PDF
(941KB) (
2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电化学方法是基于电流导致的化学变化以及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电学性质变化的分析方法,在环境检测、 食品分析、医学检验等诸多领域已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电化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其相关研究也拓展至法医学领域。 该文概述了电化学方法在死亡时间推断、指纹显现和法医毒物分析等法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电化学方法在应 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提出未来展望,以期为相关科学研究和实践提供新思路。
非编码RNA在调控子宫内膜蜕膜化中的研究进展
刘 琳, 刘学润, 吴 漾, 曹 颖, 张培豪, 田 雨, 米生燕, 马晓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403-408.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20
摘要
(
161
)
PDF
(949KB) (
7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蜕膜化是子宫内膜组织为胚胎植入发生的一系列重塑过程,是胚胎植入和发育的必备前提,对正常妊娠的 维持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关于非编码 RNA 调控子宫内膜蜕膜化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该文主要对 miRNA、lncRNA 和circRNA 等非编码 RNA 调控子宫内膜蜕膜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探讨子宫内膜蜕膜化调控机 制,寻找相关疾病的诊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ISG15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李葵娜, 阳志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409-412.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21
摘要
(
666
)
PDF
(1061KB) (
3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nterferon-stimulatedgene15,ISG15)是最早发现的泛素样蛋白,在恶性肿瘤中显示出 复杂的致癌或抗癌双重活性,然而其具体调控机制仍未阐明。近年来研究发现ISG15通过调控 DNA 复制分叉进程、自 噬及线粒体功能、免疫微环境及靶蛋白的翻译后修饰等参与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转移、干细胞干性及耐药 等,是潜在的诊断、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点。该文就ISG15调控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作用机制的最新发现进行综述。
细胞外囊泡介导的肠-脑交互机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王丹宁, 徐 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413-418.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22
摘要
(
175
)
PDF
(2347KB) (
2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微生物-肠-脑”轴(microbiota-gut-brainaxis,MGBA)是肠道与大脑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网络。肠道菌群借 此调节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的免疫、内分泌及信号传导,影响中枢神经的病理生理、机体的行为及 认知等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肠-脑”轴广泛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vesicles,EVs)是由细胞分泌至胞外的双层膜结构微粒,在体内细胞及器官间的信息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大 量研究揭示细胞外囊泡介导的信息传递是“微生物-肠-脑”轴的重要机制之一,但目前尚无相关的系统性报道。该文就细胞 外囊泡介导的肠-脑交互机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抑郁症、缺血性中风(ischemicstroke,IS)及中枢神经炎性病变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精准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HPV 早期蛋白介导病毒免疫逃避的机制
邓 淞, 袁 萍, 孙 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419-424.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23
摘要
(
1491
)
PDF
(977KB) (
2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起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机体影响较大的主要是高危型 HPV16和18。当 HPV 感染机体后,为躲避体内各种先天和获得性免疫反应,病毒在感染的不同阶段分别进化出了许 多免疫逃避的策略。其中 HPV 早期蛋白在调节宿主免疫反应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病毒持续感染期间的免疫失 调可能有助于免疫抑制,这是 HPV 相关癌症进展所必需的。该文就 HPVE5、E6和 E7蛋白通过抑制免疫系统,使病毒 能够逃避宿主各种免疫防御的机制进行综述。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秦 可, Barnabo Nampoukime K., Monteiro I. Adeoumi E., 潘友民, 王海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2(3): 425-430.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23.03.024
摘要
(
196
)
PDF
(1060KB) (
1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危及生命的急症心脏病,可无明显诱因发病,是心源性猝死的一个重要原 因,以往被视为罕见疾病,且常因症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似被误诊。如今其发病率日益上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 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病因。既往认为发病人群主要为妊娠和围产期妇女以及患有肌纤维发育不 良或某些结缔组织病的人群。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其 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梗死后机械性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该文综述了目前关于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特征、诊疗手段以及相关并发症等诸多方面,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