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创刊于1957年,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医学院学报之一,当时刊名为《武汉医学院学报》,1986年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随着全国高校合并,2001年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现在为中文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本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药学和中医中药学等方面的论文。读者对象为国内外高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广大医学院校师生。本刊承诺对校内校外投稿一视同仁 ...更多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5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8-15
上一期   
论著
环指蛋白13通过稳定铁蛋白重链1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铁死亡
李 爽, 王强平, 周文科, 郑保平, 刘 强, 李震东, 张方成, 王海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4):  459-464.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3.006
摘要 ( 26 )   PDF (4682KB) ( 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环指蛋白13(ringfingerprotein13,RNF13)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in jury,CIRI)中对神经元铁死亡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以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术和原代神经元氧糖剥夺再复氧 处理建立疾病模型,使用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染色、Westenblot和脂质过氧化检测等 方法评估RNF13在CIRI中对铁死亡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 素方差分析。结果 小鼠和原代神经元造模后,RNF13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敲除RNF13通过下调铁 蛋白重链1(ferritinheavychain1,Fth1)和铁蛋白轻链(ferritinlightchain,Ftl)(均P<0.05)促进小鼠脑组织中的游离亚 铁离子含量和脂质过氧化物累积(均P<0.01),促进铁死亡,最终导致神经功能缺损(P<0.01)。结论 RNF13减轻 CIRI后的神经元铁死亡,该作用依赖于Fth1。 
HDAC3-Akt通路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谭凤娇, 霍 博, 蒋丁胜, 方泽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4):  465-469.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07.020
摘要 ( 24 )   PDF (2825KB) ( 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为血 管重构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靶点。方法 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经DMSO、RGFP966(HDAC3抑制剂)、Flag(基因干预 对照组)、HDAC3过表达、HDAC3过表达联合Akt抑制剂MK2206处理后,通过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掺 入实验及细胞计数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标志物,如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磷酸化组蛋白H3(p-H3)、总Akt和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DMSO)组相比,HDAC3抑制剂 组的p-Akt、PCNA、p-H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均P<0.05);细胞计数及EdU实验显示HDAC3抑制剂组的增殖水平较 DMSO组降低(均P<0.05)。与Flag组相比,HDAC3过表达组的p-Akt、PCNA、p-H3蛋白表达明显上升(均P< 0.05);细胞计数及EdU实验显示 HDAC3过表达组的细胞增殖水平较Flag组升高(均P<0.05);而Akt抑制剂 MK2206逆转了这一结果。结论 HDAC3能有效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Akt信号通路介导。 
牙龈卟啉单胞菌通过HIF-1α增加线粒体自噬活性抑制食管鳞癌细胞铁死亡
程月月, 郭 苒, 张鹤骞, 吴晓爽, 康永安, 祁春晖, 杨静怡, 刘其伟, 赵 迪, 高社干, 齐义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4):  470-476.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12.026
摘要 ( 20 )   PDF (5093KB) ( 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抑制食管鳞癌(esophagealsquamouscellcarcino ma,ESCC)细胞铁死亡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铁死亡诱导剂RSL3处理未感染对照和Pg感染的KYSE30细胞和 KYSE70细胞,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自噬和线粒体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含量。线粒体自噬抑 制剂(Mdivi-1)处理KYSE30细胞和KYSE70细胞,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glutathioneperoxidase4,GPX4)等铁死亡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激活或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 1α,HIF-1α),免疫荧光检测线粒体自噬变化,Westernblot和RT-PCR检测SLC39A14和IREB2mRNA和蛋白表达变 化。结果 RSL3诱导的KYSE30细胞和KYSE70细胞铁死亡发生伴随线粒体自噬活性降低,Pg单独感染ESCC细胞 增强了线粒体自噬活性,Pg感染和RSL3的共同处理逆转了RSL3对线粒体自噬的抑制作用及RSL3诱导的ESCC细 胞铁死亡发生,以Mdivi-1抑制线粒体自噬阻断了Pg的上述抗铁死亡作用。在KYSE30细胞和KYSE70细胞中抑制 HIF-1α下调了SLC39A14和IREB2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了线粒体自噬发生,而激活 HIF-1α则产生了相反作用。 结论 Pg通过激活HIF-1α增加线粒体自噬活性并抑制食管鳞癌细胞铁死亡。 
紫花牡荆素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减轻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
闫智杰, 游 燕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4):  477-482.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09.014
摘要 ( 17 )   PDF (5916KB) ( 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研究紫花牡荆素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60只C57BL/6小 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紫花牡荆素低(2.5mg/kg)、中(5mg/kg)、高(10mg/kg)剂量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 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盲肠结扎穿刺(CLP)法建立脓毒症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连续给药2d。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 小鼠动脉血氧分压(PaO2 )和动脉血CO2 分压(PaCO2 );分离小鼠右肺下叶,测定湿/干重比值;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 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水平; Fluo-4/AM 荧光探针标记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内Ca2+浓度;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中钙通道调节蛋白1(Orai1)、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 模型组小鼠PaO2 显著降低(P<0.05),而PaCO2 和肺组织湿/干重比值显著升高(均P<0.05),肺组织结构紊乱,肺泡壁 增厚,肺泡塌陷,肺间质水肿,有炎性细胞浸润,BALF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肺组织细 胞内Ca2+浓度及肺组织中Orai1、CHOP和GRP7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紫花牡荆素 各剂量组小鼠PaO2 升高(P<0.05),PaCO2 和肺组织湿/干重比值显著降低(均P<0.05),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BALF 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肺组织细胞内Ca2+浓度及肺组织中Orai1、CHOP和GRP78蛋白 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均P<0.05)。并且,高剂量紫花牡荆素对各指标的作用比低剂量更显著(均P<0.05)。结论 紫花牡荆素可改善脓毒症小鼠ALI,抑制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a2+内流,减轻内质网应激有关。 
口腔牙龈卟啉单胞菌通过TLR4/NF-κB信号 通路对小鼠PND发生的影响
谢小娟, 张 爽, 柏效治, 郝雪琴, 吴瑶瑶, 郑 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4):  483-490.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12.023
摘要 ( 24 )   PDF (11365KB) ( 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牙龈卟啉单胞菌(Pg)能否通过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影响围手术期认知功能障碍 (PND)的发生。方法 细胞实验取对数生长期的BV-2细胞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LPS-Pg处理组(P组),采用 Western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信号蛋白(TLR4、NF-κBp65、NLRP3、TNF-α)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NF-κBp65 在细胞核内外的表达变化。动物实验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组)、手术组(S组)、Pg感染组(P组)、 Pg感染+手术组(PS组)、TLR4抑制剂组(T组)、Pg感染+手术+TLR4抑制剂组(PST组),对各组进行相应的处理 后,应用水迷宫测试观察Pg感染对小鼠术后认知行为的影响,应用组织免疫化学实验观察Pg感染对小鼠海马组织中小 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 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Westernblot检测发现P组的TLR4、NLRP3、TNF-α表 达量明显增高(均P<0.05),NF-κB在核内的表达量增加(P<0.05)、核外表达量减少(P<0.05),免疫荧光实验显示P 组NF-κB表达量增多且向核内转移。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小鼠在术前训练阶段的表现并无 显著差异,其逃避潜伏期与平均游泳速度均处于相近水平(均P>0.05)。术后测试阶段的结果显示,相较于C组,S组 和PS组小鼠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更短,穿越平台的次数也较少(均P<0.05)。与PS组比较,PST组小鼠在目标象限 的停留时间较长,且穿越平台的次数也较多(均P<0.05)。对海马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提示PS组中的阳性细胞数量 显著多于C组和PST组,这些阳性细胞的胞体增大,突起变短,且小胶质细胞呈现激活状态。结论 Pg感染诱发小鼠 围手术期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增强,引起小鼠PND的发生,可能与激活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miR-93靶向MFN2调节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动态平衡影响ARDS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安 宁, 许美霞, 张晓霞, 许 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4):  491-497.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4.015
摘要 ( 17 )   PDF (1954KB) ( 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聚焦miR-93与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的调控关系,探讨其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ERS)和线粒体功 能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脂多糖(LPS)诱导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1)构建ARDS肺纤维化细胞模型,结合miR-93抑制剂与MFN2干扰质粒(si-MFN2)进行功能 验证及机制研究,分为inhibitorNC组(转染inhibitorNC)、miR-93inhibitor组(转染miR-93inhibitor)、miR-93inhibitor +si-NC组(转染miR-93inhibitor和si-NC)和miR-93inhibitor+si-MFN2组(转染miR-93inhibitor和si-MFN2); ELISA及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上清中的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Ⅰ)含量;qRT-PCR检测miRNAs及MFN2表 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Bip/GRP78、IRE1)及 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93与MFN2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 予以 LPS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LPS组COLⅠ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提示ARDS肺纤维化体外细胞模型构建 成功;miR-93inhibitor组较inhibitorNC组MFN2表达显著上调,且HFL-1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细胞凋亡率增加,肺组 织纤维化标志物COLⅠ分泌减少(均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了miR-93与MFN2靶向结合;此外, miR-93inhibitor组较inhibitorNC组ERS标志物(Bip/GRP78、IRE1)表达下调,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 上调(均P<0.01);同时转染miR-93inhibitor及干扰MFN2后可抑制这种效应,与miR-93inhibitor组比较,miR-93in hibitor+si-MFN2组细胞增殖活性抑制作用减弱,COLⅠ分泌增加,且ERS标志物(Bip/GRP78、IRE1)表达上调,线粒体 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下调。结论 抑制miR-93通过靶向上调MFN2表达,维持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ito chondria-associatedendoplasmicreticulummembrane,MAM)动态平衡,抑制ERS并促进线粒体自噬,最终减轻ARDS肺 纤维化进程。 
心力衰竭与血管性痴呆共病网络:整合单细胞多组学与靶向FOXC1药物筛选
夏天骄, 张添琦, 王碧洁, 张希源, 曾巧春, 汪诗娆, 曹晓璐, 王江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4):  498-506.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4.016
摘要 ( 29 )   PDF (18561KB)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揭示心力衰竭(HF)与血管性痴呆(VaD)的共病机制,挖掘跨器官治疗靶点及心脑协同保护的天然化 合物。方法 使用Seurat对GEO数据库中8例单细胞数据进行聚类及注释,利用CellChat构建器官通讯网络并筛选前 95%高置信配体-受体对进行KEGG富集分析,同时结合limma与CIBERSORT对70例常规转录组进行差异基因分析 和免疫浸润评估。利用AutoDockVina筛选TCMbank库31186种天然化合物,经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其稳定性。结果 单细胞图谱显示HF成纤维细胞占比43.75%(7亚群),VaD少突胶质细胞占76.57%(6亚群)。跨疾病分析表明HF 成纤维细胞通过COLLAGEN信号、VaD胶质细胞通过SPP1信号驱动病理进程,共享PI3K-Akt和ECM-受体交互通 路。鉴定出HF特征基因TNXB/THBS4/COL1A2,VaD特征基因SPP1/PDGFC/TGFA,联合分析得出FOXC1为共病 核心转录因子。免疫微环境显示B细胞普遍激活。筛选出的8种FOXC1抑制剂中,青黛酮(Qingdainone)的结合最优 [亲和力:-9.0kcal/mol,RMSD:(0.2±0.06)nm]。结论 该研究阐明HF与VaD的纤维化-神经炎症共病机制,发现 了靶向FOXC1的天然抑制剂青黛酮,为共病治疗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BPTF介导SLC40A1调节铁死亡促进胶质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的机制研究
林志仁, 潘艳玲, 朱燕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4):  507-512.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5.017
摘要 ( 23 )   PDF (5014KB) ( 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通过体内外实验验证溴结构域PHD指转录因子(BPTF)通过调节胶质瘤细胞中溶质载体家族40成员 1(SLC40A1)表达影响胶质瘤发展和铁死亡的机制。方法 U87MG细胞分为sh-NC组、sh-BPTF组、sh-BPTF+ov-NC 组和sh-BPTF+ov-SLC40A1组,采用慢病毒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系,采用qRT-PCR和 Westernblot验证转染效率。 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细胞经皮下注射裸鼠并检测肿瘤 生长情况;相应试剂盒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铁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还原性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 (GSH/GSSG)比值以评价细胞铁死亡情况;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用于验证BPTF和c-Myc蛋白相互作用;染色质免 疫共沉淀(ChIP)实验用于验证BPTF和c-Myc结合SLC40A1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用于验证BPTF影响 SLC40A1转录。结果 敲减BPTF降低胶质瘤细胞中SLC40A1表达,抑制细胞体外增殖、迁移、侵袭和体内肿瘤生长, 增加细胞中铁含量、ROS水平和MDA含量并降低细胞中GSH/GSSG比值。过表达SLC40A1逆转敲减BPTF对胶质 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体内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降低细胞中铁含量、ROS水平和MDA含量并增加细胞中GSH/ GSSG比值。胶质瘤细胞中BPTF与c-Myc蛋白相互作用。SLC40A1启动子存在c-Myc的潜在结合位点,且BPTF和 c-Myc蛋白结合SLC40A1启动子。敲减BPTF降低SLC40A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且结合位点突变后敲减BPTF不影 响SLC40A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论 BPTF可能通过与c-Myc相互作用上调其下游靶基因SLC40A1表达,从而抑 制胶质瘤细胞铁死亡并促进胶质瘤发展。 
芎芍胶囊PFG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周颖达, 李建鹏, 张梦瑶, 赵国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4):  513-522.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6.001
摘要 ( 17 )   PDF (6276KB) ( 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芎芍胶囊中天然活性成分芍药苷元酮(paeoniflorigenone,PFG)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 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鉴定芎芍胶囊治疗动脉粥样 硬化的枢纽靶点以及关键活性成分。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s)分为对照、ox-LDL(100μg/mL)、PFG低 剂量(20μmol/L)、PFG高剂量(80μmol/L)组。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评估PFG(10~160μmol/L)和ox LDL(5~200μg/mL)的细胞毒性,并检测不同浓度(10、20、40、80μmol/L)PFG干预24h对ox-LDL诱导的 HUVECs 活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释放。利用逆转录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枢纽基因(EGFR、PIK3CA 和SRC)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分析表明,PFG是芎芍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活性 成分,其可与枢纽靶点(EGFR、PIK3CA和SRC)稳定结合,结合亲和力均<-7.0kcal/mol。体外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 比,PFG处理组的HUVECs活力没有明显改变,而ox-LDL治疗组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水平、促炎细胞因子 (TNF-α、IL-6、IL-1β)浓度以及枢纽靶点(EGFR、PIK3CA和SRC)的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均P<0.05);相较于 ox-LDL组,PFG干预组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而细胞凋亡水平、促炎细胞因子浓度和枢纽靶点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 著下降(均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该研究表明,芎芍胶囊关键活性成分PFG可能通过EGFR/PIK3CA/ SRC调控机制拮抗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特征及其与侧支循环的关系
张永义, 付 蓉, 刘 娟, 赵 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4):  523-534.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07.023
摘要 ( 28 )   PDF (5014KB) ( 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特征及其与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 2024年5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150例作 为对照人群,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均经头颅MR检查,提取脑白质微观结构特征,分析脑白质微观结构 特征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依据侧支循环形成状态将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n=91)和 侧支循环不良组(n=59),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脑白质微观结构特征,通过ROC曲线分析脑白质微观结构特 征对卒中、脑白质病变、侧支循环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比较健康组和卒中组一般资料可知,两组患者在吸烟史、高血 脂史、高血压史、LDL-C、HDL-C、FIB、D-D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健康组和卒中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的脑白质纤维束有:小脑中脚、脑桥交叉束、胼胝体部,穹窿柱及穹窿体、右皮质脊髓束、左皮质脊髓束、右 小脑下脚、左小脑下脚、右前放射冠、左前放射冠;健康组和卒中组平均扩散量(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白质纤维 束有:小脑中脚、脑桥交叉束、右小脑上脚、左小脑上脚、右外囊、左外囊、右额枕上束;健康组和卒中组径向扩散量(RD)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白质纤维束有:小脑中脚、脑桥交叉束、左侧皮质脊髓束、右小脑下脚、左小脑下脚、右小脑上 脚、左小脑上脚、右外囊及左外囊;健康组和卒中组轴向扩散量(A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白质纤维束有:小脑中脚、 右侧内侧丘系、左侧内侧丘系、右小脑上脚、左小脑上脚、右丘脑后辐射、左丘脑后辐射、右矢状层、右外囊、左外囊、右扣 带及左扣带。相关性分析显示,小脑中脚、脑桥交叉束、胼胝体部,穹窿柱及穹窿体、右皮质脊髓束、左皮质脊髓束、右小 脑下脚、左小脑下脚、右前放射冠、左前放射冠的FA值与脑白质病变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均P<0.05);小脑中 脚、脑桥交叉束、右小脑上脚、左小脑上脚、右外囊、左外囊、右额枕上束的MD值与脑白质病变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均P<0.05);小脑中脚、脑桥交叉束、左侧皮质脊髓束、右小脑下脚、左小脑下脚、右小脑上脚、左小脑上脚、右外囊及左 外囊的RD值与脑白质病变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P<0.05);小脑中脚、右小脑上脚、左小脑上脚、右外囊、左外 囊的AD值与脑白质病变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P<0.05),右内侧丘系、左内侧丘系、右丘脑后辐射、左丘脑后辐 射、右矢状层、右扣带、左扣带的AD值与脑白质病变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均P<0.05)。比较侧支循环良好组和 侧支循环不良组一般资料可知,两组患者在脑白质病变评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侧支循环不良组患者小脑 中脚的FA值显著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MD值、RD值和AD值均显著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其他纤维束两组之间无显 著差异。ROC分析提示小脑中脚FA、MD、RD、AD值对卒中、脑白质损伤、侧支循环不良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四者 联合诊断的效能均高于各值单独诊断效能。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白质微观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小 脑中脚白质FA值、MD值、AD值、RD值变化可用于鉴别侧支循环状态,且四者联合诊断效能更佳。
实验研究
一种新型嵌合型溶瘤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抗肿瘤效应评估
叶嘉祺, 李文欢, 戴周彤, 纪 腾, 肖 瑶, 马 丁, 李 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4):  535-540.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2.011
摘要 ( 20 )   PDF (3231KB) ( 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5型腺病毒(adenovirusserotype5,Ad5)的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具有高流行率,因 此人群中普遍存在5型腺病毒的中和抗体,这可能限制基于该病毒相关的治疗制剂的有效性,因此需要探究新的方法以 抵御中和抗体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一种新型Ad5载体,通过将Ad5的六邻体高突变区1、2 和5部分替换为35型腺病毒的六邻体高变区,以利用其较低的血清流行率,从而降低载体对Ad5中和抗体的敏感性。 结果 经过六邻体HVR修饰的Ad5载体削弱了预存中和抗体的抑制能力,仍能有效感染肿瘤细胞。此外,在动物模型 中,这些修饰载体表现出良好的溶瘤能力,在接受Ad5中和抗体血清被动免疫的裸鼠中,依然保持了强大的肿瘤杀伤活 性。结论 这些六邻体高变区修饰的载体在预存Ad5中和抗体的情况下,展现出良好的肿瘤感染率和杀伤效应,具有 良好的临床开发前景。 
激动药的拮抗参数pA2计算模型研究
金 悠, 杨 方, 王 芳, 刘 慧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4):  541-545.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2.027
摘要 ( 20 )   PDF (1846KB) ( 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索医学机能实验课“药物量效曲线绘制及竞争性拮抗药pA2 的测定”中拮抗参数pA2 值的计算模型。 方法 以牛蛙腹直肌为标本,乙酰胆碱(ACh)为激动药,筒箭毒碱为竞争性拮抗药,观察随着ACh剂量的增加,肌肉收 缩效应的变化。应用Excel软件创建pA2 值计算模型,随机收集25组学生实验数据,t检验分析传统坐标法与模型处理 所得的pA2 值。结果 其中14组数据第1条量效曲线最大效应较大数据的坐标法估算值与模型计算值分别为(6.39± 0.35)和(6.37±0.34);而余下10组数据的分别为(6.15±0.50)和(6.42±0.57)。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计算所 得pA2 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模型可用于高校医学机能实验课中随堂绘制药物量效曲线并计算pA2 值, 有效提升数据处理的及时性、规范性和准确度,便于老师实时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实验效率和教学质量。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玉叶金花山栀苷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叶美麟, 陈超杰, 叶鸿妮, 黄 燕, 庞冬雪, 汪可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4):  546-551.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2.025
摘要 ( 23 )   PDF (3769KB) ( 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广西壮药玉叶金花主要抗炎镇痛药效物质为环烯醚萜苷类的山栀苷甲酯(shanzhisidemethylester),本 研究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玉叶金花山栀苷甲酯工艺,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玉叶金花山栀苷得率为指 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探究玉叶金花山栀苷提取的最优工艺,工艺因素包括甲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 液料比。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FRAP(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考察玉叶金花山栀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 果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玉叶金花山栀苷最佳工艺为甲醇质量浓度55%、温度52℃、液料比(32∶1)mL/g、提取时间98 min,山栀苷甲酯得率为(9.516±1.660)mg/g,回归模型预测的玉叶金花山栀苷甲酯得率为9.532mg/g,两者相对误差 小于0.2%。在抗氧化测试反应5.5h后,4μmol/L的山栀苷甲酯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95.18%和 98.75%,FRAP总抗氧化能力为1.054mmol/LVc当量。结论 响应面法可优化玉叶金花山栀苷甲酯的提取工艺,获 得的玉叶金花山栀苷甲酯具有优良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临床研究
黔东南地区CYP2C9、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及心肌损伤影响的临床研究
杨 榕, 宁绍东, 杨 俊, 童立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4):  552-560.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1.006
摘要 ( 15 )   PDF (2026KB) ( 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黔东南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稳定剂量及心肌损 伤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在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治疗黔东南地区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CYP2C9*3基因型不同分为野生型(AA型)和突变型(AC型和CC 型),VKORC1-1639G>A基因型分为野生型(GG型)和突变型(GA型和AA型)。不同基因型间华法林剂量、组间INR 达标时间比较均先进行Levene方差齐性检验。将影响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因素进行分层回归分析。采用BP神经网络模 型进行风险预测。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GLMMs)分析CYP2C9、VKORC1基因状态与术后心肌损伤的关系。结 果 所有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均P>0.05)。CYP2C9*3、VKORC1-1639G>A基因状态与房颤、 心肌损伤、血栓和出血及合并药物(胺碘酮、利福平、苯巴比妥、伏立康唑)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CYP2C9*3基因型AA的华法林稳定剂量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达标率(TTR)显著高于基因型AC(均P<0.01),INR 达标时间显著低于基因型AC(均P<0.01)。VKORC1-1639G>A基因型GG+GA的华法林稳定剂量和INR达标时间 均显著高于基因型AA(均P<0.01),TTR显著低于基因型 AA(P<0.01)。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2C9、 VKORC1、年龄、胺碘酮、BSA、BMI、性别对华法林稳定剂量均产生显著的影响(均P<0.05)。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显 示,CYP2C9和VKORC1指标对模型分类的贡献度最高,其次是胺碘酮、BSA、BMI、性别、年龄。对模型验证结果显示, 准确率为93.5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62%、95.89%,阳性预测值为94.23%,阴性预测值为93.15%,预测模型 拟合ROC-AUC为0.958。CYP2C9*3、VKORC1-1639G>A基因突变型患者的cTnI、CK-MB、hs-CRP水平均显著高 于野生型患者(均P<0.05)。GLMMs模型分析显示,无论是否调整因素,CYP2C9、VKORC1基因突变型与术后心肌损 伤的风险性仍存在统计学关联(均P<0.01)。结论 黔东南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CYP2C9*3和VKORC1 1639G>A基因多态性显著影响华法林稳定剂量及抗凝达标率,且突变型基因与术后心肌损伤指标升高及风险增加密 切相关。 
二维及三维超声联合诊断胎儿期面横裂Tessier7号裂畸形
包艳娟, 张 涛, 杨小红, 赵 胜, 杨 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4):  561-565.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3.003
摘要 ( 16 )   PDF (4362KB) ( 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胎儿期面横裂Tessier7号裂畸形的产前超声影像特征。方法 2018年1月至2024年6月湖北 省妇幼保健院发现出生后面横裂畸形8例,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影像资料,并与引产后病理或出生后手术结果对照。结 果 面横裂畸形8例,其中单胎7例,双胎之一1例。产前超声准确诊断5例,首次发现时为临床孕周23周~27+5周。 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检查发现双侧耳畸形1例,患侧耳畸形1例;双侧副耳2例,患侧副耳3例,患侧面颊部赘生物1例; 小下颌畸形1例。其他合并畸形包括单脐动脉2例,先天性血管环1例。1例外院产前检查未诊断;2例我院产前超声 未诊断,其中双胎之一病例双胎均羊水极少,颜面部显示困难。引产后病理或出生后手术结果显示,4例胎儿性别为女 性,男性4例。面横裂发生于右侧6例,左侧2例;Ⅰ级3例,Ⅱ级5例;双侧耳廓畸形4例,患侧耳廓畸形3例;双侧耳道 闭锁1例,患侧耳道闭锁3例;双侧副耳3例,患侧副耳5例,患侧面颊部赘生物3例,口角和耳廓之间的连线面肌凹陷3 例。产前超声诊断均得到病理证实,病理另发现1例合并正中腭裂、1例双胎之一合并双上肢发育畸形关节活动受限, 肛门闭锁。结论 二维超声可以观察面横裂畸形的裂隙位置、大小、耳廓畸形、副耳及小下颌等合并畸形,三维超声表面 渲染成像提高了颜面部畸形诊断的准确性,联合应用是诊断胎儿期面横裂畸形的重要方法。 
锁骨下单切口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对甲状腺癌患者的疗效及美容效果分析
李纪男, 刘淑珍, 李 鹏, 刘杨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4):  566-570.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09.017
摘要 ( 16 )   PDF (888KB) ( 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锁骨下单切口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对甲状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4年6 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32例拟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依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A 组(传统颈前入路开放手术,68例)和B组(锁骨下单切口入路腔镜手术,64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状 况、甲状腺功能、切口美容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术中出血量低于A组,术后 引流量高于A组(均P<0.05);两组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B组术后3d、术后7 d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低于A组(均P<0.05)。B组术后3d的TSH、FT3及FT4水平均高于A组(均P< 0.05)。术后3个月,B组切口美容满意度高于A组(χ2=10.534,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 差异(χ2=0.706,P=0.401)。结论 锁骨下单切口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癌,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较 轻,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小,切口美容满意度高,且安全可靠。 
不同年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状态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
吕玉婉, 王季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4):  571-578.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12.002
摘要 ( 18 )   PDF (948KB) ( 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年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状态特点及与 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23年9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36例AML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 象,根据年龄划分标准分为青年组(>18岁)146例,中年组(>35岁)170例,老年组(>60岁)120例。比较3组患者一 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水平的动态变 化。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96例、预后中等218例和预后不良12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淋巴细胞 亚群与不同年龄预后较差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评价治疗前 CD3+、CD4+、CD8+、CD4+/CD8+T细胞对 AML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老年组的白细胞计数(WBC)、CD3+、 CD4+、CD8+、CD4+/CD8+T细胞水平最低,其次是中年组,青年组上述指标水平最高;老年组的血小板(PLT)、乳酸脱 氢酶(LDH)水平最高,其次是中年组,青年组上述指标水平最低(均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组患者 的CD3+、CD4+、CD8+、CD4+/CD8+T细胞水平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3+、CD4+、CD8+、CD4+/CD8+T细胞是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AML 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单独的CD3+、CD4+、CD8+、CD4+/CD8+T细胞检测及4种 指标联合检测对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AML患者发生预后不良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7)。结论 老年患 者CD3+、CD4+、CD8+、CD4+/CD8+T细胞水平较低,且CD3+、CD4+、CD8+、CD4+/CD8+T细胞为AML患者预后的 重要影响因素,低CD3+、CD4+、CD8+、CD4+/CD8+T细胞水平患者预后不良风险较高。 
综述
三级淋巴结构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从基础特征到临床意义
韩晓晴, 沈 达, 孙纪威, 曹亚茹, 杜露阳, 朱 磊, 郭丰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4):  579-586.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5.022
摘要 ( 18 )   PDF (4361KB) ( 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lymphoidstructure,TLS)是慢性炎症、肿瘤微环境等病理条件下诱导产生的类淋巴器 官结构,具有类似次级淋巴器官的功能特征,在多种肿瘤中普遍存在。该综述聚焦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squamouscell carcinoma,OSCC)中TLS的生物学特性,总结归纳了TLS的组成成分、形成机制、成熟阶段等,系统解析了TLS不同组 织成熟度、空间分布和内部组成等特征与OSCC进展、预后的关系,强调了TLS与OSCC中微生物定植的相互作用,以 及对OSCC患者放化疗疗效的影响和预测价值。 
低氧在胶质母细胞瘤生物学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邓 慧, 张孟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4):  587-592.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08.015
摘要 ( 19 )   PDF (934KB) ( 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低氧是实体瘤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它参与塑造癌症进化的微环境并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低氧诱导因子介 导的转录调控是细胞感知和适应低氧机制中重要的调控方式。近年的研究表明缺氧对肿瘤生长、自噬、血管生成、免疫 微环境、代谢重编程等生物学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综述从以上方面讨论低氧在胶质母细胞瘤各个生物学过程 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进展,为未来针对肿瘤缺氧因素的靶向治疗奠定基础。 
有氧糖酵解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扈晓芳, 欧阳沙西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4):  593-597.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1.024
摘要 ( 23 )   PDF (1052KB) ( 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有氧糖酵解作为细胞 代谢的重要途径,在调节肾脏功能、细胞生存及应激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有氧糖酵解 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进展及治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该文综述了有氧糖酵解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从 细胞代谢的角度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王婷婷, 周立志, 郑 苏, 张安东, 李旭英, 彭 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4):  598-603.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07.017
摘要 ( 20 )   PDF (937KB) ( 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卒中后认知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重复经颅磁刺激(tran 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调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静息态功 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rs-f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影像技术,能够揭示 大脑在静息状态下的神经网络活动及其连接模式,为研究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手段。该文旨在探讨 rs-fMRI在评估rTMS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黄 立, 徐晓燕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4):  604-608.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10.014
摘要 ( 16 )   PDF (1052KB) ( 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varianendometrioma,OMA)对卵巢的影响取决于囊肿的性质、大小和数量。OMA 几乎可以影响卵巢的方方面面。该综述从机械压迫导致卵巢皮质体积减少卵泡密度降低,及外科手术导致卵母细胞的 丢失,到腹膜液中的炎症因子和各种有毒介质影响原始卵泡的募集及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的质量,以及内分泌异常及盆 腔解剖扭曲进一步导致排卵障碍等方面,多维度探讨了OMA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机制,深入揭示了患OMA的育龄期妇 女卵母细胞受精率的降低和低级别胚胎的产生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