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5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10-15
上一期   
论著
STEAP1在肺动脉高压中的表达及其潜在临床价值
汪 馨, 乐田媛, 李 陈, 罗涵深, 蒋丁胜, 李 毅, 方泽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5):  609-616.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4.009
摘要 ( 28 )   PDF (6057KB) ( 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检测前列腺六跨膜上皮抗原1(six-transmembraneepithelialantigenofprostate1,STEAP1)在肺动脉 高压中的表达模式并探究其潜在临床价值。方法 构建缺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模型,通过Westernblot和细胞免疫荧 光法检测缺氧细胞模型中STEAP1的表达水平。选取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住院 治疗并行右心导管检查确诊为肺动脉高压的患者9例,作为肺动脉高压组;另选取无肺部疾病的器官捐献者4例为对照 组,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肺组织中STEAP1的表达水平。通过Sugen5416联合慢性缺氧(SuHx)处理诱 导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检测肺组织中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表达,评估模型大鼠肺动脉周围丛状病变和血管肌化程度;采用双色免疫荧光(IF)染色方法将α-SMA与STEAP1 共染,检测STEAP1在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组织定位。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TEAP1可能的下游调控 机制。结果 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缺氧模型中,STEAP1的表达明显上调;肺动脉高压患者肺组织中STEAP1的表达 上调。与对照组比较,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的肺动脉发生明显重构,尤其是肺动脉平滑肌层显著增厚;STEAP1在肺动 脉高压模型大鼠增厚的肺动脉平滑肌中层显著表达上调(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STEAP1的下游调控机制富 集在凋亡等信号通路。结论 STEAP1在肺动脉高压增厚的肺动脉平滑肌中层内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与肺动脉高压 中肺血管重塑的病理机制相关,并有可能通过凋亡等信号通路参与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对STEAP1的进一步探索有 望发现肺动脉高压新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靶点。 
直肠拭子与粪便取样两种途径采集的标本中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及功能对比分析
李艳辉, 张汤安苏, 陈锦华, 余舒扬, 汪宏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5):  617-625.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12.033
摘要 ( 12 )   PDF (6978KB) ( 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来自健康受试者匹配的直肠拭子和粪便取样标本的微生物群,探讨直肠拭子是否可以作 为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可靠的替代粪便取样的标本采集方法。方法 纳入15名健康女性受试者,同时获取其直肠拭子 和粪便取样标本;采用16SrRNA的V3~V4高变区基因进行DNA测序,并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对比两组采集方法所获 标本在微生物群组成、多样性、丰度及功能上的差异。结果 直肠拭子获取标本所提取的DNA浓度明显低于粪便取样 标本[8.0(6.4,9.4)vs.112.1(82.6,150.0)ng/μL,P<0.001],但两种方法采集得到的标本在测序数据读长、扩增子序列 变异总数上并无差异(均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直肠拭子与粪便取样两组标本在微生物群组成及差异 分析上无显著差异(均P>0.05);两组标本在α多样性指标(Shannon指数[3.392(3.465,3.332)vs.2.793(2.660, 3.009),P=0.064);Simpson指数[0.070(0.062,0.088)vs.0.126(0.100,0.188),P=0.253])、β多样性指标[加权 Uni Frac距离(P=0.70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直肠拭子与粪便取样两组标本微生物群在COG功能注释和 KEGGlevel1、level2生物学通路上也未显示出差异(均P>0.05)。结论 直肠拭子获取的标本在肠道微生物群组成、 多样性及功能上与粪便取样标本具有高度一致性,可作为粪便取样的替代采集方法用于肠道微生物群研究。
葫芦素B通过NAMPT-FoxO3a轴调控线粒体依赖性凋亡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
丘 楠, 任宇虹, 刘加夫, 林清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5):  626-634.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3.020
摘要 ( 15 )   PDF (13762KB) ( 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葫芦素B(cucurbitacinB,CuB)通过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icotinamidephosphoribosyltrans ferase,NAMPT)/叉头转录因子O亚家族成员3a(forkheadtranscriptionfactorOsubfamilymember3a,FoxO3a)轴调控 线粒体依赖性凋亡途径进而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吉非替尼(gefitinib,GEF)与CuB干预A549细胞,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作用靶点与下游通路,并设置不同载体转染组 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JC-1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 chondrialmembranepotential,MMP)水平,试剂盒检测细胞ROS水平,Westernblot检测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DRP1、 Mfn1)以及NAMPT和FoxO3a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检测细胞中NAMPTmRNA表达。通过建立裸鼠异种移植瘤 模型验证CuB在体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GEF与CuB干预显著抑制A549细胞活力与侵袭,诱导细 胞凋亡,CuB干预显著降低A549细胞MMP水平,促进ROS产生,并上调A549细胞中DRP1水平,抑制Mfn1表达(均 P<0.05)。网络药理分析预测NAMPT为CuB治疗靶点,其在A549细胞中高表达。与Vector组相比,过表达 NAMPT显著促进A549细胞生长,抑制线粒体依赖性凋亡;与Vector+CuB(100nmol/L)组相比,过表达NAMPT逆转 CuB对A549细胞的作用(P<0.05)。相较于si-NAMPT-NC组,沉默NAMPT显著抑制A549细胞生长,促进线粒体依 赖性凋亡,而敲低FoxO3a促进A549细胞活力与侵袭,逆转si-NAMPT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P<0.05)。体内 实验结果显示,CuB以剂量依赖性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结论 CuB调控NAMPT-FoxO3a轴通过线粒体依赖性凋 亡途径抑制NSCLC进展。
程欢欢, 魏亚君, 刘立茹, 李志峰, 栾艳超
程欢欢, 魏亚君, 刘立茹, 李志峰, 栾艳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5):  635-644.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2.012
摘要 ( 13 )   PDF (12054KB) ( 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细胞周期进 程的影响。方法 基于TCGA-LUAD数据库和GEO数据库筛选肺腺癌中与丁酸盐代谢相关的具有预后价值的特征基 因。采用Westernblot、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肺腺癌组织和细胞中GLUT1的表达水平。利用 GLUT1特异性siRNA干扰肺腺癌细胞系A549与H1299中GLUT1的表达后,采用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 实验及Transwell实验,研究敲低GLUT1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 GLUT1在肺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及正常肺上皮细胞(均P<0.05)。抑制GLUT1能显 著降低A549和H1299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能力(均P<0.05)。敲低GLUT1表达显著抑制肺腺癌细胞 中CyclinD1和CDK6的表达,并促进G1 期细胞数量增加(均P<0.05)。结论 GLUT1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可 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进程和细胞增殖影响患者预后,其有望成为肺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基于铁死亡探讨LCN2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在脑出血中的作用机制
林婷婷, 许红淼, 左富军, 唐 跃, 文丁力, 张金灿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5):  645-649.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11.011
摘要 ( 12 )   PDF (3264KB) ( 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究脂质运载蛋白2(LCN2)调控铁死亡参与小胶质细胞极化在脑出血(ICH)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 法 将4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ICH组、低表达LCN2组与利普司他丁-1(Liproxstatin-1)组,每组10只。观察记录 大鼠大脑形态结构并进行脑神经功能(NIHSS)评分。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组织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Iba1、M1型与M2 型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CD68与CD206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中LCN2、铁死亡标志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 成员11(SLC7A11)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中亚铁离子(Fe2+)、丙 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CH组大鼠脑组织中LCN2蛋白表达量、脑出血范围、NIHSS评分均增大 (均P<0.05);脑组织小胶质细胞中CD68与CD206表达增加(均P<0.05);脑组织中铁死亡相关蛋白SLC7A11和 GPX4蛋白表达量减少(均P<0.05);Fe2+、MDA含量增加(均P<0.05)。与ICH组相比,低表达LCN2组的大鼠脑组 织中LCN2蛋白表达量、脑出血范围、NIHSS评分均减小(均P<0.05);脑组织小胶质细胞中CD68表达显著减少, CD206表达显著增加;脑组织中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Fe2+、MDA含量减少(均P<0.05)。 Liproxstatin-1组大鼠脑组织中CD68表达显著减少,CD206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 下调LCN2可通过抑 制铁死亡促进小胶质细胞细胞极化,改善ICH大鼠神经功能损伤。 
基于cGAS/STING通路探讨黄芪多糖对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芮浩淼, 曾垂义, 常红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5):  650-655.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4.029
摘要 ( 11 )   PDF (4072KB) ( 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基于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通路探讨黄芪多糖(APS)对扩 张型心肌病(DCM)小鼠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cTnTR141W转基因DCM小鼠随机分为DCM组、APS低剂量组、APS 高剂量组、卡托普利组、APS高剂量+cGAS-STING通路激活剂(RocA)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C57BL/6J小鼠作为 对照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处理,1次/d,持续8周。检测小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ELISA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T(cTn-T)水平;检测小鼠心脏质量 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纤维化;ELISA检测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IL-6水平;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cGAS、STING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CM组心肌中有 大量蓝染的心肌纤维,LVEDD、LVESD,血清CK、cTn-T水平,心脏质量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组织TNF-α、IL-6 水平及cGAS、STING蛋白表达水平升高,LVEF、心肌组织IL-10水平降低(均P<0.05);与DCM组相比,APS低、高剂 量组,卡托普利组小鼠心肌中呈蓝染的心肌纤维减少,LVEDD、LVESD,血清CK、cTn-T水平,心脏质量指数,左心室质 量指数,心肌组织TNF-α、IL-6水平及cGAS、STING蛋白表达降低,LVEF、心肌组织IL-10水平升高(均P<0.05);与 APS高剂量组相比,APS高剂量+RocA组小鼠心肌中蓝染的心肌纤维增加,LVEDD、LVESD、血清CK、cTn-T水平,心 脏质量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组织TNF-α、IL-6水平及cGAS、STING蛋白表达升高,LVEF、心肌组织IL-10水平降低 (均P<0.05)。结论 APS抑制DCM小鼠心肌炎症,其改善心室重构的机制可能与抑制cGAS/STING通路有关。 
ATIC通过p21/p-Rb途径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
武晓白, 向 敏, 郭若楠, 王 韵, 蒋一凡, 周月鹏, 舒 扬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5):  656-664.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12.030
摘要 ( 10 )   PDF (5963KB) ( 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聚焦于嘌呤代谢关键调控分子5-氨基咪唑-4-羧酰胺核糖核苷酸甲酰基转移酶/次黄嘌呤单核苷酸环水 解酶(5-aminoimidazole-4-carboxamideribonucleot ideformyltransferase/inosinemonophosphatecyclohydrolase,ATIC),探究其 在胶质瘤增殖和周期调控中的作用并阐明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基因型组织表达 (GTEx)数据库和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数据库,分析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TIC的表达差 异以及ATIC表达强度与患者病理分期、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dehydrogenase,IDH)基因突变、染色体1p/19q缺失等临 床表征之间的关系;构建干扰ATIC表达(siATIC-LN229/U373)及过表达ATIC(oeATIC-U251)的胶质瘤细胞系,结合 EdU、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验证干预ATIC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蛋 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胶质瘤组织中ATIC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ATIC高表达 组胶质瘤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较低表达组明显缩短,同时具有较高的 WHO分级、IDH突变率,并存在染色 体1p/19q联合缺失。在胶质瘤细胞中干预ATIC表达,siATIC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抑制,而oeATIC组的增殖能力显著 增强;siATIC-LN229细胞发生G1 期阻滞且S期分布减少,而oeATIC-U251细胞G1 期占比明显下降,而S期比例显著增多; siATIC-LN229细胞内,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1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同时CyclinD1、CDK6表达和视网膜母 细胞瘤蛋白(retinoblastomaprotein,Rb)的磷酸化水平下调,oeATIC-U251细胞中对应蛋白的表达趋势相反。结论 高表达 ATIC与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该基因可能通过p21-Rb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增殖,进而影响胶质瘤的细胞周期进 展,ATIC可能成为胶质瘤临床诊断和预后分析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KCNJ14在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郭若楠, 向 敏, 武晓白, 王 韵, 蒋一凡, 周月鹏, 舒 扬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5):  665-671.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11.006
摘要 ( 12 )   PDF (3785KB) ( 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研究KCNJ14基因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 究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人胶质瘤细胞系(U87、U251、SNB19、LN229)中KCNJ14 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小干扰RNA和过表达质粒转染技术分别对U251细胞进行KCNJ14基因干扰和过表达处理,并 测定其对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KCNJ14的mRNA表达水平与 胶质瘤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不同的人胶质瘤细胞系中KCNJ14的蛋白表达水平具有差异,其中 U251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抑制KCNJ14表达降低U251细胞的增殖能力,且使其细胞周期失调;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 KCNJ14的mRNA表达水平与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相关。结论 KCNJ14在胶质瘤细胞中差异表达 并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其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低砷暴露地区儿童砷暴露水平及其风险评价
麦 琦, 李嘉皓, 严淼淼, 骆文燕, 夏 玮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5):  672-678.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3.014
摘要 ( 9 )   PDF (1533KB)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评估低砷暴露地区儿童各形态砷的内暴露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华中地区武汉和华南 地区深圳共130名0~7岁儿童的390份尿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尿中各形态砷 水平,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砷的内暴露水平的影响因素,并基于生物监测当量对儿童尿中砷浓度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儿童尿总砷平均水平为13.6μg/L,除砷酸盐(AsⅤ)外,各形态砷的浓度随年龄增长上升。深圳儿童尿液中砷甜菜碱 (AsB)浓度高于武汉儿童(P<0.05),一甲基砷酸(MMA)和二甲基砷酸(DMA)浓度在冬季采样中显著高于秋季(均P <0.05)。72%的儿童尿砷浓度高于已有文献报道的生物监测当量。结论 儿童尿砷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且 存在地域和季节差异。研究人群中有半数以上儿童的尿砷水平提示存在潜在健康风险,需进一步监测和加强防控措施。
孕前超重肥胖合并妊娠糖尿病对子代0~1岁BMIZ生长轨迹的影响
陈恒颖, 郑宝华, 蒋燕芬, 吴红媛, 戚小兵, 张建端, 张红忠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5):  679-685.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3.026
摘要 ( 9 )   PDF (1178KB)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孕前超重或肥胖(overweightorobesity,OWOB)与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 GDM)对子代0~1岁年龄别身体质量指数Z分数(bodymassindex-for-agezscore,BMIZ)发育轨迹的独立及联合影响。 方法 基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6月至2024年10月的回顾性队列数据,选择符合纳排标准的4481对母婴对,系 统收集其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孕中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及子代纵向生长数据(出生,1、3、6、 9月及12月龄的体重和身长)。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子代BMIZ轨迹,并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OWOB 与GDM对子代BMIZ轨迹的独立及联合影响。结果 BMIZ轨迹拟合识别出3组轨迹:发育适宜、发育过快和追赶发 育组。与孕前无OWOB且无GDM的子代相比,孕前OWOB合并GDM孕妇子代出现追赶发育(OR=1.74,95%CI: 1.13~2.68)和发育过快轨迹(OR=1.33,95%CI:1.03~1.71)的风险升高;而单纯OWOB和单纯GDM孕妇的子代未 见统计学差异(均P>0.05)。当以单纯OWOB组或单纯GDM组为对照,孕前OWOB合并GDM组子代生长轨迹风险 未见显著性变化(均P>0.05)。结论 孕前OWOB合并GDM,而非单纯孕前OWOB或单纯GDM,可显著增加子代追 赶发育和发育过快BMIZ生长轨迹风险。合理控制孕前体重及妊娠期血糖水平对子代BMIZ动态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研究
青年人群中脂蛋白(a)与冠心病及病变程度的关联分析
李 婕, 丁 虎, 王 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5):  686-693.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1.010
摘要 ( 6 )   PDF (3785KB)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青年人群中脂蛋白(a)[Lp(a)]与冠心病发病及严重程度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202例45 周岁及以下的冠脉造影患者,通过医院大数据平台收集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来评估Lp(a)与 冠心病、多支血管冠心病和高Gensini评分的关系。亚组分析用来评估不同临床危险因素下Lp(a)与冠心病、多支血管 冠心病和高Gensini评分关联的异质性。结果 在总人群中,调整混杂因素后,当Lp(a)作为连续变量时,Lp(a)水平与 冠心病发病[OR(95%CI):1.21(1.10~1.33),P<0.01]、多支血管冠心病[OR(95%CI):1.41(1.26~1.58),P<0.01] 和高Gensini评分[OR(95%CI):1.22(1.10~1.36),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当Lp(a)作为分类变量时,以第一四分 位数(Q1)作为对照,Lp(a)第四四分位数(Q4)与冠心病发病[OR(95%CI):1.56(1.19~2.03),P<0.01]、多支血管冠心 病[OR(95%CI):2.32(1.71~3.14),P<0.01]和高Gensini评分[OR(95%CI):1.62(1.20~2.18),P<0.01]显著相关。 亚组分析显示,Lp(a)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交互作用P<0.01)以及Lp(a)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交互作用P<0.05)之间对多支血管冠心病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在总体青年人群中,Lp(a)与冠心病发病及严 重程度显著相关,且这种相关性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和常规脂质,强调了Lp(a)早期检测、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儿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曹金俊, 黄河玉, 沙月娇, 蒋永新, 王 超, 段萍萍, 李华君, 夏 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5):  694-701.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11.016
摘要 ( 3 )   PDF (2341KB)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pneumoniae,KP)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生碳青霉烯类耐药 及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为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6~2022年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科、儿外科、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且血培养结果为肺炎克雷伯 菌的患儿,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药敏结果分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组和非CRKP组,根据患者临床预 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痊愈、好转)组和预后不良(死亡、自动出院)组,比较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危险因素。结 果 177份血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阳性,其中97份菌株(54.8%)药敏结果提示为CRKP。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住院期间 手术史(OR=2.678,95%CI:1.248~5.746,P=0.011)、呼吸机使用(OR=2.774,95%CI:1.235~6.229,P=0.013)、住 院时长≥25d(OR=3.467,95%CI:1.431~8.401,P=0.006)、血小板≥237×109/L(OR=3.005,95%CI:1.268~ 7.124,P=0.012)、血小板平均体积(MPV)≥12fL(OR=3.011,95%CI:1.140~7.955,P=0.026)是发生CRKP血流 感染的高危因素,住院期间使用呼吸机(OR=2.819,95%CI:1.138~6.985,P=0.025)、血小板<149×109/L(OR= 0.238,95%CI:0.079~0.717,P=0.011)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儿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血 流感染的耐药率高且有增加趋势,对住院时长超过25d、存在手术史、使用呼吸机、血小板≥237×109/L、MPV≥12fL 的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儿需警惕为CRKP感染;CRKP感染并非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儿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 但对使用呼吸机、血小板<149×109/L的患儿需警惕不良预后。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儿需予以特别关注并及时干 预,争取改善患儿预后。 
血清miR-196b-5p和miR-199a-3p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张福全, 曹津铭, 吴雪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5):  702-709.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4.019
摘要 ( 4 )   PDF (3238KB)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miR-196b-5p和miR-199a-3p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诊 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02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 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95例作为对照。收集所有受试者一般基线资料及NSCL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qRT PCR定量分析血清miR-196b-5p和miR-199a-3p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miR-196b-5p、miR-199a-3p表达水 平与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19fragmentantigen21-1,Cyfra21-1)浓度的相关性。根据miR-196b-5p 和miR-199a-3p表达水平的均值将NSCLC患者分为高、低表达组,分析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与病理特征的差 异。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Cyfra21-1、miR-196b-5p、miR-199a-3p以及后两者联合对NSCLC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SCLC患者血清miR-196b-5p表达水平升高,miR-199a-3p表达水平降低;与Ⅰ/Ⅱ期患者相比,Ⅲ/Ⅳ期 患者血清中miR-196b-5p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miR-199a-3p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NSCLC患者血 清中miR-196b-5p水平与Cyfra21-1水平显著正相关,miR-199a-3p水平与Cyfra21-1水平显著负相关(均P<0.01)。 miR-196b-5p、miR-199a-3p表达差异与NSCLC患者病理分期、肿瘤大小、Cyfra21-1水平及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均P< 0.05)。血清miR-196b-5p水平诊断NSCLC的AUC为0.882(灵敏度为75.25%,特异度为95.38%),血清miR-199a-3p 水平诊断NSCLC的AUC为0.857(灵敏度为68.32%,特异度为88.21%);传统生物标志物Cyfra21-1诊断NSCLC的 AUC为0.818(灵敏度为63.86%,特异度为87.18%);血清miR-196b-5p和miR-199a-3p联合检测对早期(Ⅰ/Ⅱ期) NSCLC患者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血清Cyfra21-1(P<0.01)、miR-196b-5p(P<0.01)、miR-199a-3p(P<0.01)单独检测。 结论 NSCLC患者血清miR-196b-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199a-3p表达水平降低,二者联合检测对NSCLC具有较 高的诊断效能。 
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辅助螺钉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
周 鹃, 刘 伟, 杨 林, 赵晓龙, 冯 晶, 浦飞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5):  710-713.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09.012
摘要 ( 4 )   PDF (3656KB) ( 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分析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辅助齿状突螺钉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 分析16例采用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辅助螺钉固定治疗的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 透视导航辅助对Ⅱ型齿状突骨折螺钉置入准确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 16例患者包括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 (48.37±2.42)岁;患者从受伤到接受手术的平均间隔时间为(5.00±1.25)d;患者术中接受X线透视(8.5±2.5)次,手 术时间(125.26±18.31)min,失血量(89.00±16.49)mL。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螺钉置入准确 率为100%,随访(24.52±5.38)个月,骨融合率100%。末次随访时患者颈椎屈曲活动度为(95.21±9.52)°,旋转活动度 为(103.66±10.73)°,VAS和 NDI评分分别为1.04±0.03和7.51±1.26。结论 使用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辅助 齿状突螺钉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可提高螺钉置入准确性,影像学评估和临床疗效均满意。 
922例男性中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析
刘绍伟, 罗 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5):  714-719.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4.017
摘要 ( 8 )   PDF (1765KB)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分析在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男性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 情况及基因型分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2022年7月~2024年12月就诊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并进行 HPV核酸检测的922例男性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22例男性中,HPV感染阳性347例,阳性率 37.64%(单一感染阳性率25.60%,多重感染阳性率12.04%)。25种HPV亚型均有检出,感染亚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 为HPV6、11、52、16、44、58等。HPV低危型、中危型、高危型阳性占比分别为54.19%、3.90%、41.91%,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比较:≥65岁组HPV阳性率、多重感染阳性率、单纯低危型感染阳性率、高中低混合型 感染阳性率均较高(均P<0.05)。45~54岁组单纯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较高(P<0.05)。年龄组内比较:25~34岁 组、35~44岁组、45~54岁组HPV单一感染阳性率高于多重感染(均P<0.05)。除45~54岁组单纯高危型HPV感染 阳性率较高外,其余各年龄组单纯低危型HPV阳性率较高(均P<0.05)。疣患者HPV阳性率为67.32%,亚型主要为 HPV6、11、16、44。泌尿道感染患者HPV阳性率为25.61%,亚型主要为HPV6、52、58、16。生育检查发现的HPV阳性 率为41.94%,亚型主要为HPV52、58。健康查体中发现的 HPV阳性率为19.02%,亚型主要为 HPV52、16、51。结论 本院就诊男性中HPV感染以单一感染为主,HPV6、11、52、16、44、58为最常见亚型,感染占比较高的为低危型HPV,中 老年群体HPV感染阳性率较高。疣、皮疹、龟头炎中的HPV感染以单纯低危型为主,泌尿道感染、生育检查、健康查体 中的HPV感染以单纯高危型为主。 
血清CTRP5、Ficolin-3、CXCL12联合预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价值
白 杨, 平忠孝, 樊姨君, 李季萌, 刘惠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5):  720-725.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1.016
摘要 ( 6 )   PDF (3238KB) ( 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CTRP5)、纤维凝胶蛋白-3(Ficolin-3)及 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 治的75例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1∶2匹配的原则,同期纳入150例单 纯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由医院医护人员统计两组一般资料、血糖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清 CTRP5、Ficolin-3、CXCL12含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微血管病变发病的影响因素,采用平滑曲线拟合法分析 血清CTRP5、Ficolin-3、CXCL12含量与T2DM微血管病变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TRP5、 Ficolin-3、CXCL12预测 T2DM 微血管病变的价值。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BMI、T2DM 病程、腹围、DBP、SBP、TC、 HDL-C、TG、LDL-C、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PG、2hPG、HbA1c、 HOMA-IR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CTRP5、Ficolin-3、CXCL12含量较高,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2hPG、HbA1c、HOMA-IR、CTRP5、Ficolin-3、CX CL12均是T2DM微血管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1);校正FPG、2hPG、HbA1c、HOMA-IR等混杂因素后,采用 曲线拟合分析血清Ficolin-3、CTRP5、CXCL12与 T2DM 微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显示血清Ficolin-3、CTRP5、CXCL12 与T2DM微血管病变呈线性正相关,随着其水平升高,T2DM发生微血管病变风险增加;ROC曲线显示,血清Ficolin-3、 CTRP5、CXCL12水平预测T2DM微血管病变的AUC分别为0.756、0.761、0.791,三者联合预测AUC为0.931,敏感 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67%、80.00%。经Delong检验可知,联合预测AUC高于单一预测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32.123,P<0.01)。结论 血清CTRP5、Ficolin-3、CXCL12水平变化与T2DM 患者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其可为临床 早期预测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制定相应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综述
炎症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新进展
蔡嘉琳, 阎瑾逸, 付佩彩, 李志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5):  726-733.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4.037
摘要 ( 7 )   PDF (998KB) ( 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炎症性周围神经病(inflammatoryperipheralneuropathy),又称为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是一组罕见的异质 性周围神经病,其特征是周围神经不同形式的功能障碍和损伤,包括吉兰巴雷综合征、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 神经病、自身免疫性神经结病、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和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相关的神经病等。这些疾病的病因尚不清 楚,但B细胞和自身抗体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这组疾病根据起病方式可分为急性或慢性起病,临床上可表现 为单相病程、复发性或进行性病程。严重的炎症性周围神经病可导致四肢弛缓性麻痹,严重失能和死亡风险高。随着近 年在神经免疫病领域研究的快速进展,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靶点及手段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该文就 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消极压力与情绪障碍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贺丹增, 吴川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5):  734-737.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12.032
摘要 ( 4 )   PDF (861KB) (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过去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消极压力与情绪障碍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近年来开始强调,这些压力与情绪 障碍可能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具有直接的关系,并探索了相关分子机制且在动物模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消极压力 与情绪障碍是肿瘤的危险因素,其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或交感神经系统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抑制抗肿瘤免 疫;而肿瘤本身又可作为应激源引起肿瘤相关情绪障碍,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 研究消极压力/情绪障碍与肿瘤相互促进的原因与机制,探寻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突破点,对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胆管癌中的非遗传异质性与耐药
杨 磊, 王剑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5):  738-742.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4.004
摘要 ( 6 )   PDF (888KB) ( 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作为一种侵袭性强、治疗困难的高度恶性消化道系统肿瘤,其高度耐药性以 及早期诊断困难、侵袭转移进展迅速的特点,使临床治疗难度加大。研究表明,CCA的耐药性形成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 键因素之一,非遗传性因素在耐药性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总结了CCA中非遗传性耐药的相关因素,讨论 了CCA的表观遗传异质性、表观遗传可塑性、肿瘤微环境与CCA耐药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克服CCA的治疗耐药提供新 的理论依据。 
热休克转录因子1抑制剂联合化疗药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崔亚丽, 付杰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5):  743-749.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4.024
摘要 ( 6 )   PDF (1723KB) ( 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shockfactor1,HSF1)是细胞应激反应的调控因子。近年研究表明,HSF1抑制剂与 化疗药物联用可通过多机制协同增效,包括逆转耐药性、增强免疫应答、调控DNA损伤修复与细胞死亡程序等。该文综述了HSF1抑制剂联合化疗药物抗肿瘤作用策略的研究进展。
 IGF-1与氧化应激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作用机制
赵 琦, 陈 萍, 杨丽萍, 孙建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5):  750-755.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3.019
摘要 ( 7 )   PDF (2103KB) (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和高雄激素血症(hy perandrogenemia,HA)密切相关。氧化应激与慢性代谢性疾病如IR和糖尿病密切相关,也被认为是PCOS发生发展的 关键因素之一。正常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可以调节细胞增殖、代谢过程及减轻 氧化应激反应。然而,PCOS患者存在氧化应激状态,又与IR、HA相互作用,刺激IGF-1水平升高,进而加剧氧化应激 和炎症反应,最终恶化PCOS的病理状况。该文总结了IGF-1与氧化应激在PCOS发生和进展中的分子机制,旨在为P COS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见解。 
以方寸之镜解腮腺之困:内镜辅助技术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秦立川, 余 昕, 耿金欢, 陈维禧, 刘金元, 贾玉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5):  756-762.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1.002
摘要 ( 6 )   PDF (2210KB) (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腮腺肿瘤占唾液腺肿瘤的80%,是最常见的唾液腺肿瘤。由于发病部位的特殊,传统入路摘除腮腺肿瘤会于 面颈部遗留明显手术瘢痕,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更小的创面、更隐蔽的手术入路和更好的手术效果是临床医师在腮腺 术式演化过程中追求的不变目标。近年来,临床医师尝试将内镜辅助技术引入腮腺肿瘤手术,期望通过更微创的入路获 得更好的手术效果,以满足患者对面部美观的追求。该文就当前内镜辅助腮腺肿瘤切除术的切口入路选择以及相较传 统腮腺肿瘤切除术的优劣势作一综述,并结合现状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