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5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4-15
上一期   
论著
ABCA1来源的环状RNA调控胆固醇稳态影响冠脉病变程度
王蓉莉, 汪 静, 丁 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143-150.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1.011
摘要 ( 13 )   PDF (8571KB)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ABCA1基因来源的环状RNA(circABCA1)在调节胆固醇稳态中的作用及其与冠心病的临床相关 性。方法 通过RT-PCR和免疫蛋白印记法评估巨噬细胞中circABCA1对ABCA1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油红O染色等检 测细胞内脂质沉积情况。检测冠心病人群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ircABCA1的表达水平,探究其与冠心病患者 血脂水平、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ircABCA1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过表达circABCA1抑制THP-1细胞ABCA1表达,显著升高总胆固醇水平、促进脂质沉积、减少胆固醇流出;在冠心病患者 PBMCs中circABCA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浆总胆固醇水平(r=0.3545,P<0.01)、Gensini评分(r=0.3690,P<0.01)呈正 相关,circABCA1是预测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生物标志物(P<0.01)。结论 circABCA1通过抑制ABCA1影响PBMCs中胆 固醇稳态,增加冠脉病变程度,提示circABCA1为功能性RNA,是冠心病防治潜在干预靶点。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报道系统于dbDNA来源的iPSCAAVS1安全港的定点整合研究
何佳佳, 陈 耀, 曹 淳, 鞠小丽, 周小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151-158.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08.019
摘要 ( 10 )   PDF (5568KB) (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建立简便的doggyboneDNA(dbDNA)制备技术路线,探讨dbDNA与传统质粒DNA基因表达与诱导 免疫反应的差异;利用dbDNA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重编程为诱导性多 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iPSC);探索在iPSCAAVS1位点插入超长DNA片段的方案,并同时将Cas9表 达框定点插入dbDNA来源的iPSC腺相关病毒位点1(adeno-associatedvirussite1,AAVS1)安全港内,构建仅需输入目 的基因靶向单向导RNA(singleguideRNA,sgRNA)即可实现iPSC基因编辑的稳定细胞株。方法 利用Phi29DNA 聚合酶多重置换扩增、原核端粒酶TelN酶切及共价连接、限制性内切酶和外切酶去除骨架环,从而建立简便的dbDNA 制备技术路线,将dbDNA-GFP载体与pMax-dbDNA-GFP传统质粒载体分别电转至PBMC,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protein,GFP)表达效率,利用qPCR检测两组细胞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mRNA表达水平;制备 dbDNA重编程载体dbDNA-MOS、dbDNA-KLF4、dbDNA-MYC及dbDNA-BCL并核转PBMC诱导重编程,通过形态 学、碱性磷酸酶染色、RT-PCR以及干细胞多能性标志物检测来鉴定dbDNA-iPSC细胞系;在iPSCAAVS1位点利用 ZFN与TALEN基因编辑技术插入11.5kb的含有Cas9表达框、序列中引入终止密码子的EGFP读码框、真核细胞筛 选标记等元件的超长DNA片段,通过红色荧光检测、基因组PCR反应以及Westernblot等方法鉴定Cas9整合入 AAVS1位点的iPSC细胞株,将EGFP单链同源修复模板与EGFPsgRNA共转染阳性iPSC细胞株,靶向修复EGFP基 因中错误终止密码子,正确表达绿色荧光蛋白,从而验证Cas9蛋白的基因编辑能力。结果 成功制备dbDNA载体并利 用其实现基因表达,dbDNA表达GFP基因效率与传统质粒DNA表达效率相近,IFN-γ的mRNA表达水平dbDNA组 小于传统质粒DNA组;成功获取形态似人胚胎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多能性相关基因表达及干细胞多能性标志物 阳性的iPSC细胞系;并在该细胞系安全港AAVS1位点成功基因编辑插入超长片段CRISPR-Cas9基因编辑报道系统, 基因组PCR鉴定整合片段成功插入基因组,表达红色荧光蛋白,Westernblot证实Cas9蛋白成功表达,并成功修复EG FP基因,使细胞表达绿色荧光。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简便的dbDNA制备的技术路线,dbDNA载体基因表达效率 与传统质粒DNA无差异,诱导免疫反应较小;经形态学、碱性磷酸酶染色、RT-PCR以及干细胞多能性标志物鉴定获取 dbDNA来源的iPSC;成功在iPSCAAVS1安全港插入一个11.5kb的超长DNA片段,构建Cas9介导基因编辑的iPSC 稳定细胞株。 
电针调控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辛 欢, 邹 璟, 乐 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159-165.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10.007
摘要 ( 12 )   PDF (5636KB) ( 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通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groupBox1,HMGB1)/Toll 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通路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改善带状 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的机制。方法 将50只SPF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Vehicle组)、模型 组(RTX组)、假电针组(Sham-EA组)、电针组(EA组)、电针+通路抑制剂组(EA+Gly组)。通过机械退缩阈值检测、 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检测和斜板实验进行大鼠行为学检测。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脊髓背角组织病理形态变化。 TUNEL实验检测脊髓背角组织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疼痛敏感相关物质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神经激 肽1(NK-1)水平,以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荧光法 检测Iba1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HMGB1/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Vehicle组相比,RTX组大鼠机 械退缩阈值降低,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缩短,在斜板保持平衡的角度减小;脊髓背角组织结构被破坏,神经纤维排列紊乱, 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凋亡率上升,小胶质细胞活化增多,PGE2、SP、NK-1、IL-6、IL-1β、TNF-α水平升高,HMGB1、 TLR4、NF-κBp65蛋白表达上调(均P<0.01)。与RTX组相比,Sham-EA组无显著差异(均P>0.05),EA组大鼠机械 退缩阈值升高,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在斜板保持平衡的角度增大,脊髓背角组织中神经节细胞损伤得到缓解,排列较 为整齐,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细胞凋亡率降低,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PGE2、SP、NK-1、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 HMGB1、TLR4、NF-κBp65蛋白表达下调(均P<0.01)。与EA组相比,EA+Gly组大鼠机械退缩阈值升高,热缩足反 射潜伏期延长,在斜板保持平衡的角度增大,脊髓背角组织中神经细胞损伤和紊乱程度减轻,细胞凋亡率降低,小胶质细 胞活化减少,PGE2、SP、NK-1、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HMGB1、TLR4、NF-κBp65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 结论 EA通过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发挥对PHN的治疗作用。 
电针干预缓解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肝脏脂质积累和肠黏膜损伤
武 欢, 张照庆, 居诗如, 王小飞, 刘志刚, 周 丽, 张红星, 林 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166-171.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07.003
摘要 ( 12 )   PDF (4020KB) ( 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肝脏和肠黏膜损伤的缓解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 型组、电针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电针组在造模5周后进行电针干预8周。治疗结束后, 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肝脏和回肠黏膜组织病理变化;生化检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AB-PAS染色检测大鼠回肠黏膜组织;West ernblot检测大鼠回肠组织法尼醇X受体(FX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ZO-1、Occludin和连接粘附分子C (JAM-C)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增加(P<0.05);肝脏和回肠组织出现严重病变;血清 中TC、TG和LDL-C水平升高,回肠组织中JAM-C蛋白表达增加(均P<0.01);血清中HDL-C水平降低,回肠组织中 FXR、FGF19、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下降(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体重增加显著减少(P<0.01); 肝脏和回肠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中TC、TG和LDL-C水平降低,回肠组织中JAM-C蛋白表达下降(均P<0.01);血 清中HDL-C水平升高,回肠组织中FXR、FGF19、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增加(均P<0.01)。结论 电针刺激通过 激活大鼠FXR/FGF19通路,从而改善肠道屏障损伤,发挥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减轻血脂异常。 
基于内质网应激触发铁死亡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 虹, 宋纯东, 王 旭, 樊艳敏, 季晗舒, 姜浩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172-179.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10.005
摘要 ( 9 )   PDF (3284KB) (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脂肪酸结合蛋白4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炎症反应
张晓亚, 王昆鹏, 李 爽, 郑保平, 孙 震, 王海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180-189.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10.015
摘要 ( 9 )   PDF (11318KB) (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在调控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神经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成年 野生型C57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TBI组,Fabp4基因敲除(Fabp4-/-)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 术组和TBI组,每组6只。通过Westernblot检测各组脑组织Fabp4、IL-1β、TNF-α、NLRP3、Caspase-1和ASC蛋白的表 达;采用干湿重量比法测定脑含水量;尼氏染色评估神经损伤;组织免疫荧光双染检测小胶质细胞 M1极化标志物 (CD86和iNOS)、M2极化标志物(CD206)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极化标志物(C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 BV2细胞培养上清中促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MitoSOXRed荧光染料评估各组BV2细胞线粒体ROS水平; ELISA检测TBI后脑组织中丙二醛和8-羟基脱氧鸟苷含量;免疫荧光检测BV2细胞中NLRP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在野生型小鼠中,与假手术组相比,TBI组损伤部位脑组织中Fabp4蛋白表达在损伤后12h开始显著升高(P<0.01), 并在3d时达到高峰(P<0.01)。与野生型TBI组相比,Fabp4-/-小鼠TBI组的IL-1β和TNF-α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均 P<0.01),脑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Fabp4敲除显著减小了TBI后的脑损伤体积(P<0.05)。 免疫荧光实验显示,Fabp4敲除抑制TBI后小胶质细胞M1极化,促进M2极化,但对星形胶质细胞极化无显著影响。细 胞实验表明,Fabp4过表达显著增加BV2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均P<0.01)及线粒体ROS生成(P< 0.01)。LPS刺激BV2细胞后Fabp4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Fabp4抑制剂BMS309403干预可显著降低IL-1β 和TNF-α水平(均P<0.05)及线粒体ROS生成(P<0.01)。在小鼠模型中,Fabp4-/-小鼠TBI组的丙二醛和8-羟基脱 氧鸟苷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TBI组(均P<0.01)。此外,Fabp4过表达导致BV2细胞中NLRP3、ASC和Caspase-1蛋 白水平显著增加(均P<0.01),ROS清除剂可显著抑制上述蛋白的表达(P<0.05,P<0.01)。在小鼠模型中,Fabp4-/ 小鼠TBI组的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TBI组(P<0.05,P<0.01)。结论 Fabp4通过调 控线粒体ROS产生和NLRP3炎症小体的形成,促进TBI后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神经炎症反应,为TBI治疗提供了新的 潜在靶点。 
金丝桃苷通过抑制YAP改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王俊青, 余惠凡, 黄林生, 汪鲁洁, 刘静雨, 袁 璐, 李 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190-197.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11.033
摘要 ( 8 )   PDF (6723KB)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明确金丝桃苷的抗肾纤维化作用并探究金丝桃苷是否能够通过抑制Yes相关蛋白(YAP)发挥缓解肾 小管间质纤维化作用。方法 将36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假手术+120mg/kg金丝桃苷组、单侧输尿 管梗阻(UUO)模型组、金丝桃苷(30、60、120mg/kg)治疗组,每组6只,除Sham组外,其余组小鼠经UUO建立肾间质 纤维化模型,给药组小鼠给予相应剂量的金丝桃苷混悬液,Sham组和UUO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相应体积生理盐水,连 续14d。使用TGF-β1(10ng/mL)诱导NRK-52E细胞构建细胞纤维化模型。采用 Westernblot法检测UUO小鼠肾组 织及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中α-SMA、Fibronectin、CollagenⅠ以及CollagenⅢ的蛋白表达水平,明确金丝桃苷 的抗肾纤维化作用;检测小鼠血尿素氮(BUN)以及血肌酐(Cr)水平,探究金丝桃苷的肾保护作用;使用HE及Masson 染色法评价金丝桃苷对小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胶原沉积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UUO小鼠肾组织以及TGF-β1 诱导的NRK-52E细胞中YAP及其下游靶基因CTGF的蛋白表达水平;使用YAP抑制剂维替泊芬,进一步探究金丝桃 苷改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作用机制。结果 金丝桃苷可显著逆转UUO小鼠肾组织以及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 中α-SMA(P<0.01)、Fibronectin(P<0.01)、CollagenⅠ(P<0.01)以及CollagenⅢ(P<0.01)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显 著降低UUO小鼠血Cr(P<0.01)、BUN(P<0.01)水平,明显改善肾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肾间质胶原沉积;金丝桃苷可 在体内外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中YAP(P<0.01)、CTGF(P<0.01)蛋白表达水平,且与维替泊芬作 用相似,二者均明显改善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纤维化。结论 金丝桃苷通过抑制YAP发挥抗肾小管间质纤 维化作用。 
MyD88抑制剂对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王 豪, 刘键桦, 游 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198-202.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2.002
摘要 ( 8 )   PDF (5092KB) (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MyD88抑制剂St-2825在治疗牛磺胆酸钠诱导的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胃损伤中对炎症通路的抑制 作用,及其对胃组织的保护功效。方法 大鼠胰腺包膜下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 照组(C组,接受生理盐水处理)、急性胰腺炎组(P组,接受牛磺胆酸钠+生理盐水处理)和干预组(T组,接受牛磺胆酸钠 +MyD88抑制剂St-2825处理),每组16只,共计48只。建模2h及6h后,获取大鼠胰腺及胃组织样本。样本经石蜡 包埋并切片,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比较各组组织病理评分。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胃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免疫 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组织TLR/MyD88/NF-κBp65通路蛋白中MyD88的蛋白表达及p65磷酸化水平。结果 在牛 磺胆酸钠诱导的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胃损伤中,大鼠胰腺及胃部病理评分随时间升高;血浆中TNF-α、IL-1和IL-6水平显 著上升;胰腺损伤期间,胃组织内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T淋巴细胞浸润数量显著增加。组织内上调的 MyD88可激活NF-κB通路,p65磷酸化入核,驱动下游炎症因子的转录;MyD88抑制剂St-2825的干预可阻止p65磷酸 化入核,降低下游炎症反应并减少胃组织内免疫细胞的浸润。结论 在胰腺损伤期间,胃组织伴随进行性受损;MyD88 抑制剂St-2825则能够降低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胃组织内的炎症反应,减少免疫细胞浸润,对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胃损伤起 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C1q样蛋白4对乳腺癌侵袭及转移影响的体内研究
李 潇, 赵 博, 郭 研, 徐壮语, 徐 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203-210.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04.025
摘要 ( 7 )   PDF (8360KB)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通过体内实验验证C1q样蛋白4(C1ql4)对NOD/SCID鼠乳腺癌转移瘤组织上皮间质转化(EMT)和 干性特征的影响。方法 构建免疫荧光素标记的稳转低表达和过表达C1ql4的细胞系(MDA-MB-231、MCF-7),尾静脉 注射到4周龄雌性NOD/SCID鼠体内,IVIS活体成像检测转移瘤形成情况。注射8周后安乐死小鼠,取肺组织固定后 石蜡包埋,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转移灶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方法检测肺组织标本CD44、SOX2蛋白及 ER、Her-2蛋白的表达水平;提取新鲜肺转移瘤中的总RNA和蛋白,q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EMT和干细胞特 性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IVIS活体成像结果显示:与MDA-MB-231组相比,MDA-MB-231-sh组小鼠体内肿瘤的荧光 值及荧光密度显著降低(P<0.05);与 MCF-7组相比,MCF-7-OE组小鼠体内肿瘤的荧光值及荧光密度显著升高(P< 0.05)。小鼠肺内转移瘤组织HE染色及IHC结果显示:与 MDA-MB-231组相比,MDA-MB-231-sh组小鼠肺内转移灶 数量明显减少,且CD44、SOX2表达下调(均P<0.05),而ER及 Her-2表达无明显变化;与 MCF-7组相比,MCF-7-OE 组小鼠肺内转移灶数量明显增多且CD44、SOX2表达增加(均P<0.05),ER及Her-2表达无明显变化。小鼠肺内转移 瘤组织q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MDA-MB-231-sh组干性相关蛋白和间质标志物表达量明显低于MDA-MB 231组(均P<0.05),但上皮标志物表达量则高于MDA-MB-231组(P<0.05);MCF-7-OE组干性相关蛋白和间质标志 物表达量明显高于MCF-7组(均P<0.05),但上皮标志物表达量则低于 MCF-7组(P<0.05)。结论 C1ql4通过增强 癌细胞干性表达和EMT进程促进小鼠乳腺癌肺转移瘤的形成和进展。 
D-半乳糖致心脏衰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王柏惠, 王 经, 王 琦, 黎 静, 谭机永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211-216.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09.015
摘要 ( 7 )   PDF (4712KB) (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采用D-半乳糖(D-galactose,D-gal)制备心脏衰老动物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将30只小鼠随 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其中实验组(D-gal组)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溶液(150mg/kg,每日1次),建立心脏衰老小鼠 模型。对照组(Vehicle组)采用颈背部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每周称重1次,按照体重调整给药剂量,并利用超声 影像、病理组织学染色、Westernblot等技术对模型表型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小鼠一般情况、心腔大小、射血分数、衰老 相关蛋白表达量均有明显变化,接近心脏自然衰老的各项指标,无小鼠死亡。结论 利用D-半乳糖建立心脏衰老动物模型 是可行的,该方法简便易行、成模时间较短、成功率较高,是建立心脏衰老动物模型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焦虑症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联的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朱文娟, 徐瑞宁, 杨 颖, 智 宏, 王莉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217-222.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08.021
摘要 ( 7 )   PDF (5642KB)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采用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研究焦虑症和冠心病、房颤、心力衰竭、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 病的因果关联及方向。方法 研究数据均来自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集,纳入丹麦灵北基金会综合精神病学研究 iPSYCH队列提供的焦虑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以及其他5个心血管疾病相关数据库。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汇 总关联效应指标,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加权模式和简单模式四种方法补充验证,同时进行异质性、水平多效性 和逐个剔除检验等敏感性分析。结果 逆方差加权法和MR-Egger回归方法分析结果均提示焦虑症会增加冠心病发病 风险(IVW:OR=1.0001,95%CI=1.0001~1.0025,P=0.040;MR-Egger:OR=1.0030,95%CI=1.0009~1.0058,P= 0.013),且尚未发现存在反向因果关联。本研究的工具变量不存在水平多效性与异质性。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较稳健。 结论 焦虑症和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存在因果关联,但尚未发现与房颤、心力衰竭、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其他心血管疾病 风险增加有关,同时未见反向因果关联效应。 
临床研究
瘤内扰流装置在治疗颅内破裂分叉部 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
郭开开, 胡学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223-227.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03.022
摘要 ( 6 )   PDF (5642KB)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观察瘤内扰流装置治疗颅内破裂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瘤内扰流装置栓塞术的破裂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ide-neckbifurcation aneurysm,WNBA)患者5例(5个动脉瘤),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行数字减影造影或磁共振检查并根据 WEB闭塞量表 (WOS)评估动脉瘤闭塞效果。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无术中及术后再出血、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发生;术后12个月 充分闭塞率100%。结论 瘤内扰流装置治疗破裂WNBA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好,但长期栓塞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儿童重型和危重型流行性感冒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刘淑繁, 戴 漆, 熊 鹏, 黄 浩, 张文迪, 袁 义, 刘铜林, 陈 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228-233.  doi:10.3870/j.issn.1672-0741.25.01.005
摘要 ( 6 )   PDF (1529KB)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重型和危重型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特征,分析导致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 性研究对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重型和 危重型流感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1名患儿中,重型流感患儿86例,危重型流感患儿35例。预后 良好组患儿102例,预后不良组患儿19例。93名(76.9%)感染甲型流感,27名(22.3%)感染乙型流感,1名(0.8%)同 时感染甲型、乙型流感。5岁以下患儿共67例(55.4%),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和惊厥为主。75例(62.0%)患儿合并肺 炎,65例(53.7%)患儿诊断为流感相关性脑病,22例(18.2%)患儿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55例(45.5%)患儿 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21例(17.4%)合并细菌感染。危重型流感患儿合并细菌感染的发生率(31.4%)高于重型流感患 儿(11.6%)(P<0.05)。合并细菌感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及PCT指标升高是导致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 5岁以下儿童易进展为重型和危重型流感病例,合并细菌感染增加不良预后风险发生的可能。预后不 良的重型和危重型流感患儿常伴有神经系统表现,易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国内首台迈胜质子治疗系统的TPS建模验证
吴韦清, 卢晓光, 郑仁超, 刘 飞, 胡广原, 袁响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234-239.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08.037
摘要 ( 4 )   PDF (5012KB) (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介绍国内首台迈胜质子治疗系统配套治疗计划系统建模验证的方法与结果。方法 先根据TG-185 报告设计水中SOBP(spread-outBraggpeak,展宽布拉格峰)射野,再根据TG-350报告设计水中的治疗计划,最后在患者 CT图像上设计治疗计划,利用MatriXXONE电离室矩阵分别测量各射野在水中不同深度处的平面剂量,测量结果与 计划系统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误差设定为2%/2mm,验证输出剂量准确性。结果 除跌落区外,SOBP射野的中心点剂 量偏差小于3%,平面剂量γ分析通过率大于90%。治疗计划射野的测量结果均符合容差要求,不使用自适应光栅或使 用静态自适应光栅时的射野输出剂量计算比使用动态自适应光栅时更准确。束流能量越低,剂量计算误差越大。结论 根据计划系统计算和治疗系统实施的准确性要求,成功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质子治疗系统配套治疗 计划系统建模,IDD、空气束斑等基本情况与实测相符,且在计算质子放疗计划时,符合机器执行相同计划的实际表现。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合并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心脏损害
郑绍莹, 周明双, 李 雪, 张 芹, 赵雅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240-246.  doi:10.3870/j.issn.1672-0741.23.12.025
摘要 ( 4 )   PDF (968KB)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aldosteronism,PA)合并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apnea,OSA)患者的左心室肥厚情况,并进一步探讨PA合并OSA中影响心室肥厚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间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治疗的308例PA患者,选取同时期住院的原发性高血 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患者309例作为对照。根据多导睡眠图结果,将患者分为合并OSA的PA/EH组和不合 并OSA的PA/EH组。PA合并OSA患者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index,AHI)结果分为轻、中、重度 的OSA。比较各组间的基本资料、生化指标和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 PA合并OSA组与EH不合并/合并OSA组相 比,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nterventricularseptaldiastolicthickness,IVSDT)、左心室质量(leftventricularmass,LVM)和左 心室质量指数(leftventricularmassindex,LVMI)均升高(均P<0.05)。PA/EH合并OSA两组的体重指数(bodymass index,BMI)均高于不合并的OSA的PA/EH两组(均P<0.05)。在PA合并OSA的三个亚组中,重度组的左心室舒张 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mension,LEVDD)、IVSDT、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eftventricularposterior walldiastolicthickness,LVPWDT)和LVM值高于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醛固酮是独立于 OSA影响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PA合并OSA患者中,中、重度组的心脏损害程度高于不合并OSA的PA患者,并且 随着OSA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加重。在PA患者中对OSA进行筛查是有必要的,以便对心脏损害进行分层,进行早期治 疗。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
张国瑞, 孙振江, 徐永申, 穆 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247-254.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08.011
摘要 ( 4 )   PDF (3463KB) (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femoral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FIF)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femoralheadreplacement,FHR)后脱位的原因。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 院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后髓内钉失效行FHR治疗的FIF老年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HR术后 股骨头是否脱位,分为脱位组(45例)和未脱位组(130例)。评估FHR的临床疗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 别、围术期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影响FHR效果的因素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 子,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通过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构建简易风险评分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 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以Hosmer-Lemeshow(H-L)检验判断模型的校准度。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1、12 个月患者的各Harris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5);FHR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主要包括肺部感染(2.86%)、下肢静脉 血栓(2.86%)以及心功能障碍(2.86%)。LASSO回归模型获得6个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中患者 年龄、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手术入路、术后生活习惯、术后护理为股骨头发生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简易 风险评分模型的评分在0~21.6分,可划分为低危(<11分)、中危(11~15分)和高危(>15分)3个风险等级;训练集和 验证集患者的脱位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其区分度和校准度较好。结论 高龄患者FIF 髓内钉固定失效后行FHR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年龄、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手术入路、 术后生活习惯、术后护理等为FHR后股骨头发生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治疗时要加以重视及预防。 
自拟肠宁方联合美沙拉嗪调控PERK/NF-κB通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胡选亚, 杨丛家, 徐录梅, 艾世鹏, 张福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255-260.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03.016
摘要 ( 3 )   PDF (965KB) (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自拟肠宁方复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并分析其对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 (PERK)/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 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联合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联合组予以自拟肠宁方联合美沙拉 嗪。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疾病活动度(Mayo指数评分)、肠镜病理情况(Baron评分)、黏膜愈合情 况(Geboes指数)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PERK/NF-κB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磷酸化PERK(p-PERK)、磷酸化真核细胞起始 因子2α(p-eIF2α)、磷酸化NF-κB(p-NF-κB)]、PERK/NF-κB通路下游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 的76.00%,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 Mayo指数评分、Baron评分、Geboes指数分别为 (2.32±0.28)分、(0.51±0.11)分、(0.41±0.10)分,低于对照组的(3.45±0.50)分、(1.17±0.28)分、(1.00±0.22)分 (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p-PERK、p-eIF2α、p-NF-κB水平分别为1.07±0.14、0.88±0.14、0.95 ±0.18,低于对照组的1.85±0.20、1.29±0.23、1.14±0.23(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IL-6、IL-8 水平分别为(4.02±1.26)pg/mL、(6.15±1.64)pg/mL、(8.52±2.04)pg/mL、(25.34±5.28)pg/mL,低于对照组的 (6.00±1.54)pg/mL、(8.79±2.33)pg/mL、(11.23±3.19)pg/mL、(41.78±9.34)pg/mL(均P<0.05);联合组不良反 应发生率为4.00%,与对照组(8.0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自拟肠宁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的疗效 确切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可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缓解炎性反应,可能与抑制PERK/NF-κB通路活化有关。 
综述
FAM111B基因在卵巢癌肿瘤免疫微环境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婉莹, 韦 芳, 张莉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261-266.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07.024
摘要 ( 4 )   PDF (1001KB) (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位居妇科肿瘤之首。肿瘤免疫微环境由肿瘤微环境 内的免疫成分组成,这些成分与肿瘤的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卵巢癌是免疫“冷肿瘤”,因为它能产生免疫抑制性的肿瘤 免疫微环境。由于卵巢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特点,免疫治疗对卵巢癌的疗效有限。具有序列相似性111的家族成员B (familywithsequencesimilarity111memberB,FAM111B)蛋白的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免疫微环境有 关,也与卵巢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的表达有关。该文就FAM111B对卵巢癌 肿瘤免疫微环境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早期检测研究进展
但 敏, 姜永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267-274.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11.005
摘要 ( 3 )   PDF (1030KB) (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蒽环类药物作为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物,在乳腺癌、淋巴瘤、软组织肿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然而,其显著的心脏毒性不仅限制了该药物的临床应用,而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也有很大影响。近 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检测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该文主要就目前已开展的 关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早期发现及临床早期干预提供重要 信息,降低肿瘤患者发生严重心脏损伤的风险。 
镉暴露致老年人认知功能损伤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何 昊, 金子轩, 李 涵, 邹云锋, 彭 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275-282.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08.031
摘要 ( 4 )   PDF (1004KB) (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镉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环境污染物,具有极强的生物蓄积性和多系统毒性。老年人作为脆弱群体,长期的镉暴 露对其认知功能的损伤尤为显著。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镉暴露与老年人认知功能损伤及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研究, 并总结了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目前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大多采用横断面或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多项研究发现镉暴露与 老年人认知功能损伤及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或死亡相关。镉对神经系统的毒性机制复杂多样,包括损伤血脑屏障、损害 线粒体功能、影响突触传递、诱导细胞自噬与凋亡,以及扰乱金属离子稳态和糖原代谢等。虽然许多研究支持镉暴露可 能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不利影响,但相关结论不完全一致且证据等级较低,潜在的生物学机制也尚未完全阐明。因此, 未来亟需开展进一步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和深入的生物学研究,以更好地理解镉暴露对老年人健康的危害。 
营养和氧的感应及信号转导
王金玉, 周小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283-289.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10.018
摘要 ( 3 )   PDF (2788KB)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营养感应是近年来生命科学关注的热点领域,产生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拓展了科学界对分子 营养科学的认识。营养稳态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本篇综述结合近年来科学界对营养感应研究的最新成果,简述了葡萄 糖、氨基酸、脂肪酸、胆固醇等生命必需营养物质和氧的感应过程及其与人类疾病的密切关系。 
脊柱结核外科手术植骨材料研究进展
李亚仑, 董 钊, 浦飞飞, 夏 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290-297.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08.043
摘要 ( 3 )   PDF (1001KB) ( 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脊柱结核(spinaltuberculosis,STB)是一种以溶骨性破坏为特点的感染性疾病,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因 此,当出现严重骨质破坏导致脊柱不稳,进而出现严重神经功能损害时,手术植骨成为必要的治疗手段。植骨材料的选 择与手术效果息息相关,不同植骨材料各有其优缺点,直接决定了术后疗效和临床预后。随着植骨材料的产品迭代,复 合型植骨材料的出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并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临床预后。综合患者临床背景,个体化 选择植骨材料对于STB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植骨材料的分类(骨性材料、金属材料和生物活性材 料等)、优缺点及目前发展情况,以期为临床植骨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线粒体生物发生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晶晶 , 李瑞青 , 张建云, 张帅迪, 黄梦玲, 李欣然, 黄 金, 金小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4(2):  298-304.  doi:10.3870/j.issn.1672-0741.24.08.013
摘要 ( 4 )   PDF (2779KB) ( 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是指脑血管突然受阻或闭塞而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中国致残和死亡 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治疗目标是在症状出现后尽快恢复血流,常采用静脉溶栓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但是溶栓后血 液再通易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CIRI)。CIRI是IS的关键病理过程,因此寻找减 轻CIRI的方法至关重要。线粒体生物发生(mitochondrialbiogenesis,MB)是指从现有线粒体协调合成新的线粒体。当 脑缺血发生时,机体通过激活MB维持机体线粒体稳态,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使机体免受进一步的损伤。了解 MB的分子机制及其激活路径可望为治疗CIRI提供新方向。该文总结了MB的分子机制,MB通过维持线粒体稳态、抑 制IS后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CIRI产生保护的机制,以及激活MB改善CIRI的潜在治疗手段,以期为临床治疗CI RI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