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25, Vol. 54 ›› Issue (1): 112-116.doi: 10.3870/j.issn.1672-0741.24.10.022
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intraoperative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iOCT)在特发性黄斑裂孔 (idiopathicmacularholes, IMH)不同手术治疗方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武汉市第一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 12月间收治的因IMH行iOCT辅助下玻璃体切除的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内界膜剥除术、 内界膜翻转覆盖术、内界膜填塞术),将所有纳入的患者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行iOCT检查,评估术中患眼黄斑区视网 膜各层结构的形态变化,内界膜剥除的完整性,黄斑裂孔边缘的形态,以及术中黄斑区视网膜微损伤等情况。比较3种 手术方式治疗后,患眼的裂孔闭合率、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 果 经过筛选后共有72例患者纳入研究,男23例,女49例,平均年龄(57.88±7.21)岁,随访6个月。在所有手术患者 中,完成内界膜剥除后,iOCT观察到有15只患眼黄斑裂孔边缘出现了形态学变化,有18(18/72,25%)只眼出现术中视 网膜微损伤,其中12只眼出现神经纤维层的异常,如神经纤维层出血,另6只眼出现视网膜内层结构的轻度抬高。 iOCT显示首次剥膜完成后,8(8/72,11.1%)只患眼仍可观察到前膜碎片,提示剥膜不完整,进行了2次剥除,其余64只 眼则完全剥除。内界膜填塞组和内界膜翻转覆盖组均通过iOCT得到确认。内界膜剥除组,内界膜填塞组和内界膜翻 转覆盖组3组患者眼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的BCVA均高于术前,结果差异显著(均P<0.05)。内界膜剥除组、内界 膜填塞组和内界膜翻转覆盖组3组裂孔闭合率分别为89.7%、91.3%、95.0%,组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三组手 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与手术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内界膜剥除术、内界膜填塞术和内界膜翻转覆盖术都 是治疗IMH的有效术式。iOCT能够在术中清晰地实时动态观察黄斑区视网膜的形态,尤其是黄斑裂孔的细微结构改 变,有利于提升术者对手术区域的认识,指导手术操作,优化手术决策,改善手术后患者视力。
中图分类号: